兰州 的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08/5606820.html

十九、久咳因瘀治验一例

丁某,男,38岁。

初诊∶年10月23日。

主诉及病史∶咳嗽,无痰或少痰,痰色时黑时*,因咳而致寐不安。不发热,时心慌,多梦,头晕、耳鸣、腰酸,食少,大便干,小便量多色*。

十年前肩扛重物猝然致咳,伴心窝部发热,此后每逢劳累、受凉、食辛辣及性生活之后均易复发。

诊查∶肺部听诊、胸部叩诊均阴性,胸透未见异常。舌质淡红嫩胖,苔薄*,脉弦滑。

辨证∶瘀血内结,湿热壅肺而致咳嗽。

治法∶清热利湿,通瘀散结。

处方∶千金苇茎汤合泻白散加减。

芦根15g桃仁12g薏苡仁24g白前12g赤芍15g冬瓜仁12g陈皮10g远志10g鱼腥草15g百部12g桑皮12g牛蒡子10g

水煎服,10剂。

二诊∶年11月3日。来告,久瘀已愈。告之间日服药1剂,再进。

强力负重,跌打闪挫,经脉受损,络破血瘀,瘀血又称蓄血、恶血。"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素问·缪刺论》)。瘀血内阻,瘀血与好血决不相合,随气运行而留滞于脏腑经络,停积于肺,犹如江河之淤沙阻洲。瘀血不除,则新血不生,血不归经,且瘀积化热,则疾病丛生而产生上述症状。

负重努伤,肺络受损。血滥脉外,阻滞于肺血则气滞,气壅则发为咳嗽、胸闷;瘀血内阻,不通则病,故伴有胸部隐痛;日久邪疼化热,炼液成痰,则咳吐*痰或黑痰。肺与大便干结,咳嗽夜作则寝眠不安。舌暗红,有疼点,苔*腻,脉弦滑,皆疼肠相表里,肺津失布则大便干结,咳嗽夜作则寝眠不安。舌暗红,有瘀血内阻、湿热内盛之征。

关于瘀血的治疗,先去其血,然后调之。人之一身,不离乎气血。凡病久多日,治疗不痊,便当为之调血(《医方类聚》)。当以叶天士所谓"久病必治络,其说谓病久,气血推行不利,血络之中,必有瘀凝,故致病气缠绵不去;必疏其络而病气可尽也"(《读医随笔》)为原则。

全方不外清热祛痰化瘀、清热解*、凉血化瘀、宣利肺气,之品,佐以温化痰浊、温涩止咳之剂,综观全方,药味不多,且药无特殊,因辨证准确、用药精当,虽多年痼疾,也收效颇速。

二十、清补兼施治喘证一例

刘某,男,4岁。

初诊∶年3月28日。

主诉及病史∶咳喘已有年余。痰浊黏稠,不易咯出,早晚喘甚;胃纳呆,形体消瘦,动则汗出,喘甚时端坐呼吸,口唇青紫,胸呈桶形,并有鸡胸,面部红丝缕缕。大便干燥,二日一行。手心略热,小便*。

诊查∶肺部听诊闻及散在湿啰音。舌质淡,根部苔腻,脉细数,指纹透气关。

辨证∶痰热内结,肺失宣降,兼有气阴两虚之证。

治法∶清补兼施。

处方∶千金苇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化裁。

桑白皮9g地骨皮6g芦根9g生甘草4g葶苈子9g杏仁6g冬瓜子9g薏苡仁12g桔梗9g海浮石9g白茅根9g桃仁6g冬虫草1.5g川贝母5g

水煎服,5剂。

二诊∶年4月2日。症减。效不更法,前方药再进。

三诊∶年4月7日。精神转佳,小便正常,尚余微喘,咯痰不爽。手心热,大便干。舌质淡,脉小数。肺部听诊仍有少许干湿啰音。于前方融入华盖散之意。

处方∶地骨皮9g橘红9g百合9g海浮石9g桑白皮9g杏仁6g蒌仁12g功劳叶9g天竺*9g紫菀9g芦根9g麻*绒4g天冬6g前胡9g桔梗6g

水煎服,5剂。

四诊;年4月13日。寝好神佳,二便通调,手心仍热。舌淡而滑,脉小数。肺部听诊,两肺下野呼吸音粗。证属余热未清,气阴未复,治宜正邪兼顾,清补兼施。

处方∶百部9g款冬花9g白茅根9g紫菀9g当归9g半夏曲9g桑白皮9g射干4g天冬9g沙参9g葶苈子9g炙甘草4g海浮石9g旋覆花6g

水煎服,5剂。

六诊∶年4月24日。不慎受风,病有反复,发热咽红,扁桃体大。舌淡而苔腻。肺部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治宜清热利咽,止咳平喘。

处方∶大青叶12g知母6g*连3g炙百部12g牛莠子9g桔梗9g连翘9g天花粉9g葶苈子9g青黛3g桑白皮12g鱼腥草15g生石膏12g*芩6g

水煎服,5剂。

八诊∶年5月6日。咳喘明显减轻;大便干,二日一行。手心热,脉数。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治宜宣化清润,祛余邪,扶正气。

处方∶于上方加獭肝5g。再进5剂。

九诊∶年5月11日。咳止喘平,欢跃神佳。面部红丝已退。右肺上野呼吸音粗。再投宣化清润之剂,以巩固疗效。嘱家长注意调理,适寒温,慎起居,以防复发。

处方∶鲜芦根15g*苓6g川*连3g沙参9g功劳叶9g白前9g百部12g葶苈子9g冬虫草3g獭肝4g杏仁9g川贝母5g桑白皮9g天门冬7g

水煎服,5剂。后改为丸剂收功。即上方加大五倍量,共研为粉,制蜜丸,丸重3g;日服2次,每次初起1丸,逐渐加至2丸。约一个半月将前药服完,一切恢复如常,体力亦健,追访半年未再复发。

此例咳喘,发则端坐呼吸,口唇青紫,神萎不振,食纳欠佳,形体消瘦,痰浊黏稠,大便干燥,为痰热内结、肺气郁闭之变。虽有动则汗出、手心灼热、脉细数等气阴两虚之象,但以邪实为主,先取千金苇茎汤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以清之、开之、泻之、散之。至于正虚一面,则酌加一两味益气养阴之品兼顾之,做到宣降结合,开合并用,益气而不燥,补气而不伤阴。

第六诊时,患儿冒风,乃药随症转,加入牛蒡子等以疏表邪,做到治内不遗外,方药化裁随病机以赴,既能抓住病机守法守方,又能药随症转,机动灵活,使方药恰合病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sltx/1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