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 http://www.tlmymy.com/
血液中的脂质进入动脉管壁并沉积于内膜,形成粥样斑块,逐渐向管腔内突出,造成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最终导致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严重后果。粥样斑块的进展一般与年龄、性别、高血压、胆固醇、吸烟和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直接相关,但通常在晚期才能检测到,而此时可能已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近期发表的一项 研究结果显示,40~50岁的无症状人群中,超过40%受试者的斑块进展速度非常快,完全超出了之前的预期。

1

近半数中年人3年内斑块进展迅速,外周血管超声的发现多于冠脉CT纳入例PESA队列研究的受试者,平均年龄45.7岁,63%为男性。受试者接受三种影像学检查:(1)腹主动脉、颈动脉、髂动脉和股动脉二维血管超声(2DVUS)检查,确定斑块数量;(2)三维血管超声(3DVUS),测定颈动脉和股动脉斑块体积;(3)基线和随访2.8年时分别进行冠脉CT扫描,确定钙化评分(CACS)。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基线心血管危险因素进展和10年预估风险之间的关联。影像学检查发现,41.5%的受试者在3年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其中2DVUS、3DVUS和CACS分别检测到26.4%、21.3%和11.5%,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更多。新发动脉粥样硬化约占总进展的1/3,2DVUS和3DVUS的发现(29.1%、16.6%)比CACS更常见(2.9%)。

图1.三种影像学检查评估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3年进展率。

对于有基线动脉粥样硬化的例受试者,三种影像学方法均发现病情有明显进展。2DVUS发现斑块中位数为1(IQR-1~3);3DVUS发现斑块中位体积为7.6mm3(IQR-32.2~57.6mm3);CACS中位评分为21.6Agatston单位(IQR4.8~62.6)。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和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均是疾病进展的原因,其中血脂异常是可改变的最强危险因素。虽然疾病进展与心血管危险相关,但在36.5%的受试者中发现的进展归类为低危。

图2.星号表示三维超声检测到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该斑块不会引起动脉明显阻塞(50%)。斑块的大小和形状可通过三维影像学确定,从而精确监控随时间变化的疾病进展。

2

无创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斑块进展

以往的观点认为,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非常缓慢,其进展速度迄今还没有被视为危险评估因素之一。这项新研究展示了动脉粥样硬化在无症状阶段是如何进展的。结果显示,40%的受试者病变进展非常迅速,在短短3年时间中,颈动脉、股动脉和冠脉部位的斑块均有明显进展。快速进展可使此类人群更容易出现症状,或发生心梗或卒中等临床事件。

这项研究首次对两种基于影像学的风险标志物进行直接比较,即通过CT扫描评估冠状动脉钙化情况,以及通过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和股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结果显示,与前者相比,外周动脉血管超声是检测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更有效方法。研究者称,二维和三维超声等比较简单的影像学方法既实用又无辐射。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和量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负荷和体积,并精确监测其进展情况,鉴别出哪些人群能够从更早、更强化的预防措施中获益。

年欧洲预防指南指出,在年龄、性别、高血压、胆固醇、吸烟和糖尿病等常规危险因素之外,影像学方法在评估个体心血管风险方面具有实用性。推荐低剂量螺旋CT,可以评估冠脉钙化情况,间接衡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该指南也强调超声检查在评估颈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负荷方面的价值。

来源

BeatrizLópez-Melgar,LeticiaFernández-Friera,BelénOlivaetal.Short-TermProgressionofMultiterritorialSubclinicalAtherosclerosis.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Volume75,Issue14,Apri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xgpw/6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