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道教之前,中华大地上就有民间信仰,民间信仰就是对大自然的崇拜,那时候的部落首领,以及国王皇帝经常代表万民来祭天祭地,称天和地为皇天后土,皇天就是天帝,在东晋的时候才将天帝纳入到道教里面,到了宋朝天帝又有了玉皇大帝这个名字,下面我主要讲皇天后土的后土,道教又尊称后土为地母元君。

后土在道教尊称地母元君,全名叫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是道教至高无上的神尊,也是道教敬奉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后土是主宰大地山川之尊神,与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称为天公地母,为何尊称地母?因为后土是一位女神。古代敬拜后土是属于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实际上对土地的崇拜要早于对天的崇拜,宗教的演进任何原始民族都是先敬地后尊天。

《礼记.郊特性》说道: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土地是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物资的来源,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大地,所以自古至今流传一句话:大地就是人类的母亲。在宗教方面就尊称地母元君。古代人类要依赖她,感谢她,但又怕她发怒,比如地震。又怕她不给人类万物,譬如旱灾、涝灾。所以就要亲地,尊地,而加以奉祀地神,并加以美报进行献祭,古时如果出战征伐,帝王一定下令大祭后土,求得地母的保佑,如果战胜回来,也要举行答谢地母的祭典。

后土的源由也有人将她当做人名,也有当做神名,甚至说她是官名,这也是因为由自然神演化为人格神必然的现象。国语鲁语内中说道:共工氏的伯父叫做九有,有一个儿子叫做后土,后土能评定九州,而成为地神。礼记月令又说:后土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颛顼的儿子叫做犁,在生身为土官,过往之后,人们敬拜他为土地的贡献,尊称犁为后土。而山海经大荒北经说到:后土是那位追赶太阳的夸父的阿公。第一位后土是人名,第二位是官名,第三位是神名,但全部是男性。

为何在宗教方面是一位女性?在中国古代阴阳哲学中认为天阳地阴,所以后土由最初的男性到了隋朝以后就变为女神,以皇帝配享,敬拜后土的宫宇也雕刻女神来奉祀,民间俗称后土娘娘。其实后土由男神演变为女神的记载与说法是错误,探讨后土一词本意应是女神才对,后这个字的初义是指女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后字都是女人的形状,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绩考曰:后字皆从女,或从母,从子,像产子之形。所以有人认为后字就是全族之尊母,在只知母不知父的上古母系社会中,生育了本族全部子孙的老母,乃是理所当然的领袖与权威,而名称就是后。

在来看土,《从字义释名释天》中说道:土,吐也,能吐生万物也。所以生人者称母,生万物之母可称土。古人的说法叫地为母,用今日的话来说就是大地母亲。所以后土这两个字其本源就是大地母亲之神,也就是道教所尊称的地母元君。《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这两本书的说法一同认定后土是自初民社会所祭拜的地母神所演化而来,因为地母能生五谷,五谷由野生培植为人工种植,是由妇女创造,在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时期,即称地母为后土。

自秦朝以来,历代帝王皆祀后土,到了北宋*和六年,西元年9月宋徽宗亲临玉清和阳宫封后土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并规定礼仪规格与玉皇大帝一样。道教将地母元君后土列为四御之一,尊称她是掌握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天帝。而在坟墓虎边或者龙边也可以看到后土两字的牌位,在墓地看守坟墓的后土牌位与地母后土不同,看守坟墓的后土叫做社神,也就是土地公,只负责一小片区域,而本文所讲的后土是代表整个大地。

此后土乃土地公或者叫社神

人文历史百晓生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评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xgpw/1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