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医食疗学的打开方法

一·金匮要略中关于食疗的记载:

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疢竞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凡煮药饮汁以解*者,虽云救急,不可热饮,诸*病,得热更甚,宜冷饮之。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辩曰:春不食肝者,为肝气王,脾气败,若食肝,则又补肝,脾气败尤甚,不可救,又肝王之时,不可以死气入肝,恐伤*也,若非王时即虚,以肝补之佳,余脏准此。

凡肝脏,自不可轻啖,自死者弥甚。

凡心皆为神识所舍,勿食之,使人来生复其报对矣。

凡肉及肝,落地不着尘土者,不可食之。

猪肉落水浮者,不可食。

诸肉及鱼,若狗不食,鸟不啄者,不可食。

诸肉不干,火灸不动,见水自动者,不可食之。

肉中有朱点者,不可食之。

六畜肉,热血不断者,不可食之。

父母及身本命肉,食之令人神*不安。

食肥肉及热羹,不得饮冷水。

诸五脏及鱼,投地尘土不污者,不可食之。

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

自死肉口闭者,不可食之。

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不可食之。

兽自死,北首及伏地者,食之杀人。

食生肉,饱饮乳,变成白虫。一作血蛊。

疫死牛肉,食之令病洞下,亦致坚积,宜利药下之。

脯藏米瓮中有*,及经夏食之,发肾病。

中医食疗的概念简析

一·食疗的概念:

食疗又称食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

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二·食物疗法与药膳:

药膳是近几年来逐渐从食疗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食疗食品。它是把药物和食物合理配伍,运用中国传统的烹调技术,结合现代食品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有一定保健治疗作用,色香味形俱全的特殊食品。药膳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味,借助食品的形式,食借药威,药助食势,相得益彰,共同起到保健强身、治病延年的目的。

三·食疗食品与普通膳食:

食疗食品是具有治疗作用的食品,与普通膳食有共同之处,即必须利用一定的烹调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符合食品的要求,具有色、香、味、形。但食疗食品又不能等同于普通膳食。因为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选择某些食品,通过一定的搭配和烹调,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食疗的特点

一·中医食疗的特点

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副作用。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于弥补阴阳气血的不断消耗。因此,即便是辨证不准确,食物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危害。正如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因此,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随着日常饮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

二·食疗与药疗的区别

药物疗法主要使用药物,药物性质刚烈,自古有“*药”之称,主要是为治病而设,因此药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患者,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若随便施药,虚证用泻药,实证用补药,或热证用温性的药物,寒证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因此用药必须十分审慎。

食物疗法寓治于食,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之中,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药物那样易于使人厌服而难以坚持,人们容易接受,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

此外,食疗用品在剂型、剂量上不像药物那样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换,它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习惯进行不同的烹调加工,使之味美色艳,寓治疗于营养和美味之中。

当然,由于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故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应利用其所长,运用于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得益彰。

中医食疗的基本原则

1.辨证施膳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原则,即在临床治疗时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结合病人的体质以相应的治疗。只有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不仅于病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

2.全面膳食

所谓全面膳食,就是要求在饮食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等之间的合理搭配。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和纤维素七大类物质。这几大类营养素分别存在于不同种类的食物中,如粮食类食物主要含有丰富的糖类,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鱼、肉、奶、蛋类则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如果一味追求素食,进食谷类、蔬菜类食物,摒弃或限制动物性食品的摄入,久则使蛋白质的供给不足,不能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可引起低蛋白血症,也影响脂溶性维生素D、维生素E等的吸收,引起一系列症状。而效仿西方的膳食结构模式,大量摄入动物性食品,势必使某些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直肠癌等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也使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病的发生增多。所以,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采用平衡膳食,全面膳食。

全面膳食是现代营荞学一个基本的观点,其实,在中医食疗学中也早有类似认识,如我国医学典籍《*帝内经》中曾经明确提出膳食配伍的原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为米、麦及其他杂粮类食物的泛称,五果、五菜则分别指古代的五种蔬菜和果品,五畜泛指肉类食品。谷、肉、果、菜这四大类食物,分别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以满足人体功能活动的需要。

3.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指每天进食宜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进食的量,一是指进食的时间。

4.定量

饮食定量,主要强调饮食要有限度,保持不饱不饥,尤其是不暴饮暴食。否则会使肠胃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产生。如《*帝内经》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千金要方》更明确指出饮食过量的害处,“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饮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主要靠脾胃的功能正常,若饮食过量,短时间内突然进食大量食物,势必加重胃肠负担,使食物不能及时消化,进一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输布,从而产生一系列疾病。相反,进食过少,则脾胃气血化生乏源,人体生命活动缺乏物质基础,日久会导致营养不良以及相应病变的发生。因此,饮食有节,食量有度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5.定时

我国传统的进食方法是一日三餐,即早、中、晚三餐。这与饮食在胃中停留和传递的时间有关。食物进入胃中,一般素食4小时,肉食约6小时,然后由胃经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当胃剖空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饥饿感,故可再度进食。研究证明,早、中、晚这三个时间内人体的消化功能特别活跃。按照相对固定的时间,有规律地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脾胃协调配合,肠胃虚实交替,有张有弛,食物则可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和利用。若不分时间,随意进食,零食不离口,就会使肠胃长时间工作,得不到休息,以致肠胃消化的正常规律被打破,胃肠虚实无度,久而久之可发生脾胃病变。

6.三餐合理搭配

在一日三餐中,历来主张“早餐好,午餐饱,晚饭少”。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与人体昼夜的生理变化有关。因为人身的阴阳气血的运行,在昼夜中有盛衰的不同。早餐时间,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阳气活动开始旺盛,胃中处于相对空虚状态,亟需补充营养,以满足上午的工作需要;午餐时间,处于一日当中,且经半天的劳动,消耗较多,故宜适当多进食,才能弥补损耗,满足下午劳动工作的需要;晚饭后,一般活动较少,消耗不多,故宜少食,否则常为致病之因。当然,一些夜生活丰富者,晚餐不仅要好,还要加夜宵。

五谷为养麦为先

《*帝内经》说“五谷复为养”,即是制以五谷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或基本营养。虽然谷类食物是提供能量来源的基本物质,但其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较低,还需配合其他食物以维持营养平衡。

现在普遍认为“五谷”泛指各种粮食作物,或称“五谷杂粮”。

食用谷类食物,需注意加工不宜太精细,淘洗浸泡时间不宜过长,每人每天摄入~g为宜,尽量粗细搭配;豆类食物,每人每天以摄入大豆30~50g为宜。

《*帝内经》所谓:“谨调五味,安和五脏。”提倡五谷杂粮综合搭配食用,以达到营养成分的互相补充,增强食物的营养价值,调补五脏,完成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完整过程。《内经》说“五谷复为养”,即是制以五谷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或基本营养。虽然谷类食物是提供能量来源的基本物质,但其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较低,还需配合其他食物以维持营养平衡。

现在普遍认为“五谷”泛指各种粮食作物,或称“五谷杂粮”。

食用谷类食物,需注意加工不宜太精细,淘洗浸泡时间不宜过长,每人每天摄入~g为宜,尽量粗细搭配;豆类食物,每人每天以摄入大豆30~50g为宜。

五菜为充蔬肠道

蔬菜主要给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弥补五谷的营养不足。蔬菜是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重要来源;各种蔬菜都含有膳食纤维;蔬菜是钙、磷、钾、镁、铁、铜、磺、钴、氟等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蔬菜的营养成分不全面,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宏量元素,不能从蔬菜中得到满足,所以,蔬菜的作用是补充,补充人体对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需要。在食物短缺的时候,蔬菜能起到充饥的作用,但食用蔬菜比重过大,甚至以蔬菜为主食,会造成人体热能不足、营养不良。在正常的情况下,蔬菜所发挥的是补充作用。

以五谷为主,以五菜为辅,就可以充实人体的胃,产生饱腹感,消除饥饿感。从营养上说,也基本能够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但对人的体格和体能还是有影响的,当人的热能消耗量较大时,这种影响就比较明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sltx/13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