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母亲,情深恩更重
父亲、母亲,情深恩更重 *衍强 我父亲出生于年阴历11月24日,逝世于年阴历8月13日,享年九十一岁。我父亲*怀庆兄弟三个,在家排行老大,我的二叔叫*恒庆,三叔叫*怡庆。被称为当代板话大王的*玉庆是我父亲的叔伯兄弟,是原淄川区图书馆馆长,经过60多年的板话写作,文章汇集多篇,为全国之最。 据长辈们讲,我爷爷是年因为饥饿去世的,那时我才两岁。那年爷爷患病,医院,医生在看过我爷爷的病情之后,对我父亲他们说要进行手术。作为兄弟中的老大,父亲赶紧回家筹钱。在回家的半路上遇到当地的一位名中医,这位中医见我父亲急急忙忙赶路,就问家里发生了什么事,父亲把我爷爷的情况告诉了他。这位中医听了我爷爷的症状,对我父亲说,千万不要手术。他说我爷爷的病应该是因为吃炒糠,造成了大便不通,用中药通泄一下就应该能好。 听了这位中医的话,倒让我父亲左右为难起来。到底是给我爷爷进行手术还是采用中药来治疗呢?思来想去, 家里人还是决定给爷爷进行手术。 医院的手术室非常简陋,就在一个大的敞棚里。当医生把我爷爷的腹部打开之后,父亲看到手术医生在不住的摇头,心中真是焦急万分,却又爱莫能助。手术医生在我爷爷肚子里没有找到需要切除的病灶,最终匆匆做了缝合。然而,我爷爷术后因为营养跟不上,伤口不能愈合。那时候,连正常的饮食都不能保证,还谈什么营养呀!父亲就这样眼看着爷爷去世了。 父亲是个大孝子,从那一刻起,他就想,自己这辈子做不了医生,孩子中有一个学医的才好。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父亲这个心愿。而我从小患有哮喘和胃病,有一年在严寒的冬天,我的哮喘病犯了,父亲用自行车带我去*家铺找医生。那时到处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途中要经过火车铁桥下面的孝妇河,在河的上面是用几条木棍架起的简易桥,桥面上结满了冰。父亲先把自行车搬到河的对岸,然后再回来扶着我从桥上走过去。我胃病时常发作,有一次父亲用自行车带我去医院。路上有一个漫长的上坡路,父亲带比较吃力,于是给我买上车票让我坐上公共汽车,他则一人骑车在后面赶。父亲告诉我在矿务局站下车,而我却懵懵懂懂地在半路的技校站下了车。父亲吃力地蹬着自行车赶了上来,问我怎么不到站就提前下车了,我说以为是到站了呢。父亲没有责备我,把我抱到自行车上,然后再上车用力地蹬着自行车和我在上坡的道路上前行。我坐在后座上,听到父亲气喘吁吁的声音,那时候我就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孝敬自己的父母,完成他们的心愿。 现在想来,父亲对我影响 的是道德方面的修行,他的许多话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人活着要对别人好”,“让人欠我们的,我们不要欠别人的”,“做事一定要讲诚信”,“人活着一定做好孝道”。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注重培养我独立生活的能力,带我到济南见识世面,让我独自坐火车到天津买菜种。在我创业之初,不但在人生规划上为我出谋划策,更是利用自己经商方面的经验和人脉,在采购药材上给了我很多帮助。 父亲在退休之前,担任淄城镇冲压设备厂的厂长,医院的年退休,医院到终生。如果今天说我是成功的,这与我父亲的关心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在创业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中药材非常匮乏。从当地药材公司进药,许多药不够用的。我父亲另辟蹊径,通过在解放前认识的天津朋友,从那里药店买零售药来补充我们缺的药材。这样药物是齐全了,吸引了周围几十里路的人前来配方取药,但是这样买进来的药物没有利润。于是我父亲又寻找新的突破口,打听到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当时没有直达的车,我父亲便从淄博上车,然后到达河北的辛集住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乘汽车前往安国。他回来跟我们讲,那里人山人海都在搞中药材,从此我们中药材短缺的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父亲发现市场上的药材都是从药农那里买过来的,因此如何直接从原产地进货,可以节省一部分开支。首先从我们当地购买山楂、丹参,然后从平邑购买金银花、全蝎等药材。这样做虽然辛苦,但是我们尽量买野生的中药材,保证看病的效果好。有一次从平邑买了十几公斤活的全蝎,我们用塑料袋包着放在一个盆中,上边又扣了一个盆子,结果到了第二天还是爬出许多蝎子,让人感到非常惊恐。就这样我们小心翼翼的把它们捡回去,按照中国药典炮制规范,首先用清水泡上两个晚上,让全蝎吐掉杂质,加上正常比例的食盐一起水煮,当达到脊背抽沟的时候停火,然后捞出放在通风的地方自然晾干。这样泡制的全蝎,如果用香油烹一下特别好吃。从市场上买的,甚至从药材公司购进的,有的用针管注入了水泥,有的加盐过多特别咸。这样的药材怎么能够治好疑难病症呢? 因为我们为病人加工中药蜜丸,所以蜂蜜的质量至关重要,我父亲专门到淄川区口头镇养殖蜂蜜的基地购买蜂蜜。为了自己掌控蜂蜜的质量,我父亲打听到有一种蜂蜜质量的测量表,他都买了亲自试验。我为父亲严谨认真、执着做事精神感染者,除了认真的研究中医开方,同时也严格把关每一位中药材的质量。 父亲为我所做的这一切,不但是出于一个父亲的天性,也是因为我父亲比一般人更具经验和智慧;我最佩服的还是父亲识人用人能力,在我中医门诊部初具规模的情况下,父亲力主我妻子到门诊部扶助我的工作;而那时候妻子路秀会还是一名端着铁饭碗的国家正式职工。能拿出这样的主张,不但说明父亲超常的识人能力,更说明他对形势的超前预判力。实践证明,父亲的这一决断是正确的,在我事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妻子路秀会起了很大的作用。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爱深沉,母爱柔情。无论哪种爱,所诠释的都是一种无私和伟大。 母亲是一个持家的人。在我小的时候,目睹了人们挨饿的滋味。那时候每五天一个集市,母亲需要攒钱买粮食。本来挣钱十分不易,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母亲只好在不多的粮食中加入野菜来给家人们充饥。母亲从小经常给我念叨,要我一定好好念书,学好本事,长大只要挣到粮食就行。 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她却非常智慧,非常仁慈。听说我们家族的多位老人,都是我母亲给他们善终的。她喜欢听书,记忆力好,我从小喜欢听母亲讲故事,特别喜欢听母亲教育我们正直做人的那些道理。 母亲脾气非常温和,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教我做事了。她教我洗碗时拇指放在碗里面,其余四指放在外面,告诉我要用左手托着碗,右手不住的旋转,只到洗干净为止;她还教我切菜,让我切菜时左手拇指曲起来,四指呈弓形顶住刀背,右手持刀向下切割;教我做玉米粥,而我做粥时水不是放多就是放小,因此不是稠就是薄,母亲不厌其烦的告诉我把粥做的不稠不薄诀窍。等长大一点了,我看着母亲蒸馒头,白白的面粉蒸出白白的馒头,这在当时是比较 的,只有过春节的时候才会这么做。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母亲教我蒸窝头,玉米面蒸出来的就像*金塔,而地瓜面粉本来是白的,蒸出来的窝头反而成了黑的,我们叫黑桃老妖。 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小,上面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从小受父母、姐姐、哥哥的关爱最多。大概在我5、6岁的时候,我跟在母亲后面到淄川西关大桥肉食店买肉,那时候商店用的大多是弹簧门,当要走出肉食店大门的时候,因为前面的人刚过,门打开正要关闭,我不知道躲闪就迎了上去。“咚”的一声,在弹簧的拉力下正要关闭的大门把我的头碰了个正着,当时连疼带吓,我咧开嘴“哇哇”大声哭了起来。母亲见状,赶紧跑了过来,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安慰着我,并许诺说给我买瓜吃。 走出肉食店,我跟随母亲到了不远处的瓜市。母亲先是给我买了半个西瓜,没有多长时间我就吃完了;母亲看我没有吃够,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芝麻粒甜瓜,我又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够像那天那样吃上一顿瓜非常不易。吃完瓜,我摸着圆圆的肚子,知足感、满足感、幸福感交织在一起,很快忘记了在肉食店挨门碰头的不愉快。 今天再想起来,那顿瓜真甜,而母亲的爱,更甜! 我在母亲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虽然都是生活方面的点点滴滴,但其中包含着辛勤劳动和正直做人的道理。如果说我今天的事业是成功的,那么与母亲从小谆谆教导是分不开的。 然而,母亲的去世却是我终生的遗憾。年10月,我刚从部队回到家乡开办中医门诊部几年的时间,家里没有积蓄,母亲因医院拍X光片,发现肺部有一个2~3公分的肿瘤,医院建议用支气管镜做病理切片检查,不但要花钱,主要是很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用中药为母亲调理。当时,我发现母亲脉搏细数而弱,属于气阴两虚,是由于气血推动无力造成淤堵发生肿瘤。我首先考虑为母亲益气养阴提高免疫力以固本,解*散结治标以抑制病灶。用生脉饮为主组方,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玉竹、白茅根、百合、百部、白及、小薊、元参、浙贝母、生牡蛎、珍珠粉、牛*等药组成,主要治疗气阴两虚引起的咳嗽、胸闷、心慌、气短、痰中带血等症状,服用一段时间后慢慢有了改善,医院检查肺部已无肿块,完全康复。 到了十几年之后的年,我在中医界也算是有所名就,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那年10月,在给母亲例行查体中,检查出肝部有一肿瘤,医院的医生建议我们采用当时世界上 的方法治疗,并介绍光子刀治疗不用开刀,表面没有任何损伤。虽然块钱的治疗费在当时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我盼望母亲早日康复心切,心想用高科技手段给母亲治疗。光子刀治疗需要21次,但做到第4次的时候我母亲就出现了便血的症状,血小板降到了4个。后来只能一边输血小板一边进行光子刀治疗,治疗时间不到一个月多月,光子刀做到第9次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假设母亲 次肺癌不是通过中药治疗,后果会怎么样?假设第二次肝癌不是用光子刀而还是采取保守的中医治疗,又会不会留下遗憾?人的生命不能假设。现在再多的追思也不能换回母亲的生命,我只有更好地研究中医,对不幸的的患者讲实话,做实事。千万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尽心尽力延续患者的生命。 如今,父母都已离我远去,但他们给我留下的精神财富让我受用终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sltx/10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李今庸二陈汤,用好了可以治疗这15种病
- 下一篇文章: 血管衰老加剧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机制及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