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很多事,在历经了很多曲折之后,发现与最初的预想会发生千差万别的变化,无不令人感慨。在医学界也有这样的事情,比如很多古老的方药,在最初创立之始的时候,本来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问题而设,没想到过了很多年后,后世医家却改变了原本的用途,使它的流传度更广,这有点类似现代音乐领域中的编曲,有很多老歌估计早已被人们遗忘,但却有新的音乐家将其进行改编,从而变得传唱度更高。

在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用毕生心血写成《伤寒杂病论》,其中记载了大量的经典良方,流传千年而不衰,有的方剂在千年的传承中,基本上还是围绕着原本的用途进行不断扩散,而有的方剂却不一样,从最初的用途到后世的变革,发现其中有着较大的改变。正所谓,“师古而不泥古”,站在前人的肩上,有所创造,也是一件好事。

在中医方剂中,理中汤可以说是现代十分常用的一个经典良方,可最初在《伤寒杂病论》里却是用于霍乱兼表证以吐利为主的(《伤寒论》条),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的(《伤寒论》条),以及胸痹,心中痞气,熊满,胁下逆抢心的(《金匮要略》)。但如今,理中汤主要是脾胃虚寒和阴虚失血等病机所引起的各类疾病。这个方药流传到千年后的变化,估计就连张仲景本人也没想到。

2

理中汤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据《伤寒论》记载,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仅仅4味中药组成,具体煎服方法是,将四味中药切细,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服用一升,每天三次。医圣张仲景还特别强调,“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理中汤仅仅四味药,对于脾胃虚寒、升降失常的问题可谓是正中要害,其中方药配伍也是颇具特色。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yfyl/8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