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且听丰吟

图/来源网络,与文无关,侵删

-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人类所有的烦恼,均来自人际关系”。

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讲究“分寸”,关系才能相处愉悦。

就像树与树之间,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健康生长。

人到中年,真正的处世高手,大都做到了这三点:出言有尺,相处有度,做事有余。

出言有尺

古语有云:“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

诚然如此。

与人善言,暖如布帛;伤人之言,痛如刀割。

一个说话有分寸的人,不会随意揭露别人的缺点。

朋友小秋是个性格开朗的女孩,之前和一位同事处得很交心,几乎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只是她没想到,同事总会在人前说出让她难堪的话。

有人夸小秋好看,同事接话就说:“她每天都在研究化妆。”领导表扬小秋工作效率高,同事立马就说:“她想早点下班回去追剧。”

这些话让小秋的心里多少开始有些不舒服。

直到一次公司聚会时,大家看小秋一直单身,热心地想给她介绍男朋友,没想到同事却当着大家的面直接揭她的短:“她脾气不好,不容易找到适合的对象。”

小秋一下子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之后和这个同事的关系也渐渐疏远了。

语言固然无形,但很多时候伤人却如刀,虽不见血,但力道却是不容小视。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更能暴露出一个人的修养。

有的人说话,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有的人说话,却会让人敬而远之。

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

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点到为止,既提醒了别人,又不会让对方下不来台。

出言有尺,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一个人情商的体现。

相处有度

《论语·先进》中有云:“好在适度,误在失度,坏在过度。”

人与人相处,要把握好一定的度,彼此不越界,才能更好地交往下去。

知乎上看到一位网友发的帖子。

梅子是一位大学老师,因为疫情停课在家,上课闲暇时间就开始写作,文章写得还不错,有的还被大号转载了。

许久不联系的小丽看到后,提出想和她学习写作。

梅子答应下来,还把自己的写作资料整理了给小丽,当小丽有写作上的问题请教时,梅子都会热心解答。

但过分的是,小丽常常半夜还让梅子给她修改文章,梅子虽然不说什么,但心里却觉得不舒服。

后来学校恢复正常上课,梅子也忙了起来,回复问题也没那么及时。

结果有一天,梅子看到小丽发朋友圈暗暗地内涵她:“会写几篇文章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摆出一副心高气傲的样子给谁看呢!”

梅子当即把小丽拉黑,决定以后再也不跟她来往。

三毛曾说:“朋友之间,分寸不可差失。自然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一段关系的毁灭,往往从失了分寸感开始。

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份调查,在人际交往中,90%以上的人坦言,与朋友相处时遇到过“没有分寸感”的情况;而认为“没有分寸感”会影响友谊的人,高达76%以上。

可见,“相处有度”在一段关系中是多么重要。

与人相处时,既要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能侵犯他人的界限。

距离若是太远了,便容易陌生;若是靠得太近了,又容易伤害到彼此。

再好的关系,也不要觉得是理所当然,一旦失去边界,就是一场社交灾难。

亲人之间,分寸感是爱护,是家和的基石;

朋友之间,分寸感是尊重,是信任的前提;

陌生人之间,分寸感是礼貌,是进一步交往的积淀。

唯有合理有度的交往,才会相处得舒服,关系才会更长久。

做事有余

《狼图腾》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狼也可以打,但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绝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也活不了”。

意思是,做事情给自己和对方都要留有余地,不做绝。

曾国藩是个孝子,他认为亲人离世守孝三年是件很正常的事。

但他的好友江忠源却不这样认为,给家人守孝还未满三年时,江忠源就外出组织团练。

曾国藩知道后,马上写信给好友,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对长辈不敬,并极力劝阻他。

没想到后来,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曾国藩自己身上。母亲过世后,曾国藩守孝未满三年,却接到了朝廷下达的指令,需要他外出团练。

一边是自己的政治事业,一边是对长辈的尊敬,左右为难之际,是朋友和家人劝解,让他以事业为重,他才停止守孝,外出组织团练。

经历了这件事,曾国藩也意识到凡事不能做得太绝对。

今日你不留有余地,来日峰回路转狭路相逢,必然徒增尴尬与伤害。

诗人杜甫诗曾云:“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人生在世几十年,世事多变,谁都不知道明天会遇见什么事,一件事今天能发生在别人身上,明天也有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做事情如果被框得太死,表面上看似一切安稳,暗地里也许把自己路给堵死了。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做事情应该讲究适度,过度追求完美反会适得其反。

凡事不做绝,给大家都留下适当空间,如此方能进退,日后也不至于让自己身处无回旋的余地。

做事有余,给人留白,让人生有“弹性”,才能更好地行稳致远,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很喜欢曾国藩的一句话:“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

世上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

出言有尺的人,少一些犀利,就会多一些对别人的尊重;

相处有度的人,少一些越界,就会多一些对感情的珍视;

做事有余的人,少一些决绝,才会多一些生活上的从容。

愿你我凡事懂得把握“分寸”,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yfyl/16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