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健/康/

防疫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入冬以来,各地零星爆发出的新冠疫情确诊患者,尤其是如今的河北疫情,渐渐打破了我们长达半年的平静生活。同时也敲响了警钟,对新冠疫情仍不可掉以轻心。

目前疫情仍处于艰难时刻。

但在近日,一则名为#母亲吃中药母乳喂养婴儿核酸转阴#的话题迅速登上微博。

在此次疫情中,大连金普新区的一对年轻父母和三个月大的女儿确诊感染新冠肺炎。

经过专家们研究,采取了给女婴的妈妈服用中药,妈妈对女婴进行母乳喂养的方式治疗后不久,女婴就退烧了。

元旦期间,专家组医生为女婴和她的妈妈又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女婴和她的妈妈体内都已经形成抗体,两人核酸检测 次转为阴性。

在“传统医学助力全球新冠肺炎防治线上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和辅助医学”部顾问委员会成员张日武曾说到:

“在抗击全球疫情中,传统医学,尤其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被证实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和相关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

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有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新冠病*即中医所说的温邪,人一旦感染新冠病*,首先表现为发热、肺部感染等呼吸道症状,重者危及生命。所以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瘟疫”范畴。

1

扶正为防控之重

张文宏医生所言:“最有效的药物就是人的免疫力。”

在疾病面前,拼的就是免疫力,免疫力是维持健康最基础、最重要的防线。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事,人体的免疫力是调出来的,而不是补出来的。

中医里有一句名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日常生活中,想让“正气存内”,就要讲究平衡。

只有阴阳平衡了,才是一种“正气存内”的状态。只有体质平衡才能拥有更好的人体免疫力。

中医在几千年的疫情防控中总结了不少经验,概而言之,实为扶正与驱邪两大途径。而扶正为防控之重。

预防瘟疫,首先要正气强盛,也就是说抵抗力、免疫力才是防病于未然的关键。

而扶助正气方法,主要应着眼于心身的调养。

道地健康·顺应四时季节气候的变化

这是指人的起居生活要与四季相适应,只有适应了才能达到平衡。

要适当地进行有氧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还要及时添减衣物。

道地健康·调节情绪

因为人的精神状态的波动和变化,会损伤正气、影响人的免疫力。

国医认为七情皆可致病,何谓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理论。

因此,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道地健康·拒绝过度劳累

《内经》认为:“邪之所凑,正气必虚”。

所以,在瘟疫流行期间,要保持体力充沛,不要过度劳累,更不要通宵达旦地玩乐而使正气耗伤。

体力强盛,正气不虚,就能抵御病邪。即使感染,病情也较轻,预后也较好。

道地健康·增加营养,强健体魄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加强营养需要饮食均衡,多种食物搭配,可增加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切忌不可暴饮暴食。

道地健康·减少外出

《内经》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在瘟疫流行期间,减少外出活动,减少和避免与患者的接触。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2

中医抵抗外邪常采用以下方法

道地健康·调补身体正气以抗外邪养生

在自身调理的基础上,若正气仍不充盛,古人也常常用补气药以御瘟疫。

道地健康·疏通六腑以泻实邪

腑气不通,往往内外相引,感受瘟疫。对此,通腑泻实就是行之有效的防疫法。

《圣济总录》的调中丸,由大*、麻仁、枳壳、茯苓、芍药、前胡、*芩组成,“食后饮下,微利为度”,“辟四时疫疠非节之气”。

道地健康·打通经络以行气血

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对于整体强盛而局部经络不通之人,可用疏通经络防疫法。代表药物是威灵仙。

《开宝本草》谓:“主诸风,宣通五脏,久服之,无温疫疟”。

道地健康·用清热之法以解其*

清热解*药虽多,用于预防瘟疫的则只有贯众、升麻,而尚未见到用板蓝根的记载。

陈士铎谓:“贯众,实化*之仙丹。

*未至而可预防,*已至而可以善解,*已成而可以速祛”。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指出升麻“主解百*……辟瘟疫”。

中医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愈发凸显的价值也促使中医药获得国内外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xgpw/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