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草药阴石蕨
-------------------------------------------------------------------------------------------------------------------------------------------------------------------------------------------------- 中医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不断试验及总结的宝贵经验,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借此平台与大家分享中草药的辨别及功效,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中草药是--阴石蕨。 阴石蕨别名:白毛蛇,白毛伸筋,老鼠尾,石蚕,白毛骨碎补,石岩蚕,土知母,墙蛇,石蚯蚓,飞线蜈蚣等。为多年生草本。根匍匐状,呈长圆柱形,肉质肥厚,外披银灰色鳞状毛茸。叶柄直立呈圆柱状光滑有棱,叶散生呈三角状披针形光滑无毛,叶面深绿色叶羽片10-20对,互生或近于对生,叶片下方可见深棕色叶脉。孢子囊群近于叶缘而生,内含棕色孢子囊。 阴石蕨多长于山里水沟边岩石上或阴湿大树干上。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阴石蕨根茎可入药,全年可采,采摘后除去根上茸毛,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阴石蕨性凉,味甘淡,根须及鳞片有小*。有利尿解热,凉血除烦,镇痉止痛,祛风除湿,清热解*等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口眼歪斜,牙龈肿痛,淋浊,便血,哮喘,肺痈等症。用法及用量:鲜草去根须鳞片40-60克,干品15-30克水煎服。声明:用法及用量仅供参考,实际用量谨遵医嘱。 草石蚕 常用别名:阴石蕨、石蚕、石祁蛇、白伸筋、白毛岩蚕、白毛蛇、白毛骨碎补。 植物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圆盖阴石蕨的根茎或全草 识别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3~23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白棕色鳞片。叶远生;叶柄长,基部有关节;叶片三角形,3~4四羽状分裂;基部羽片 ,披针状三角形,其基部下向的2次小羽片 ,卵圆披针形,其余各对2次小羽片矩圆形,基部楔形,羽状深裂,裂片钝头;叶亚革质,无毛。孢子掌群在叶缘之里2;囊群盖圆形,仪基部附着。孢子期5~11月。生于溪边岩石上或树上。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采后除去叶及须根,晒干。或鲜用。 性味功用:甘、淡,凉。祛风除湿,清热解*。内服:9~15克,煎汤,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验方精选: 1中风口眼歪斜:阴石蕨干全草为末,每次6克,泡酒服。 2风湿性关节酸痛或腰背风湿痛:阴石蕨干全草适量,浸酒,频服。3腰肌劳损、关节酸痛:阴石蕨根茎9克,水煎服。 4扭伤:阴石蕨鲜根茎去毛,捣烂,敷伤处。 5风火牙痛、扁桃体炎:阴石蕨根9~15克,水煎服。 老祖宗们留下的偏方,很多简单且实用!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用得着的时候,那就存起来吧,同时也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们,相信它的真的能帮到大家的!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xgpw/7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解读中草药中的母亲
- 下一篇文章: 三氧免疫疗法改善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