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习称公丁香。其形似钉子,气香浓郁,故称丁香,又名丁子香(《齐名要术》)。丁香的成熟果实称为母丁香,亦名鸡舌香。

另有木犀科丁香属丁香,如紫丁香、暴马子(白丁香)等,多供观赏之用。至于苦丁香(甜瓜蒂)、桂丁香(肉桂果实)、白丁香(麻雀屎),皆非今天讨论的内容。

丁香性辛温芳香,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降逆之功,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脉因证治》立丁香柿蒂汤,广为传用。

呕呃之治,今人多以旋复代赭、橘皮竹茹、丁香柿蒂汤杂糅成方,殊不知寒热虚实当有别也。如仲景治呕,呕而胸满或头痛吐涎者,治以吴茱萸汤;呕而脉弱见厥者,主以四逆汤;干呕手足厥者,治以橘皮汤;胃反呕吐者,以大半夏汤主之;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治以茯苓泽泻汤;干呕吐逆吐涎沫者,主以半夏干姜散;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治以生姜半夏汤;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又呕而发热者,治以小柴胡汤;食已即吐者,治以大*甘草汤;若干呕而利者,治以*芩加半夏生姜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以半夏泻心汤主之。诸法详尽。

丁香虽善降逆,但作为香药,其亦可开窍通关,疗神昏窍闭,温开苏合香丸、凉开紫雪,皆有用之,《开宝》以其“能发诸香”;又走窜经络,止寒气诸痛;避秽去腐,疗疮疡肿*,如《千金》五香连翘汤,以青木香、沉香、丁香、熏陆香、麝香等配伍连翘、射干、升麻、独活、寄生、大*、通草等解*散风通经络之药,治一切恶核瘰疬、痈疽恶肿。

丁香乃辛燥之品,有化燥伤阴之弊。故《本草玄通》言“丁香,温中健胃,须于丸剂中同润药用乃佳。独用多用,易于僭上,损肺伤目。”后世上海朱南山先生有地丁散:

公丁香八分鲜生地一两白术一钱五分陈皮二钱姜川连八分厚朴花一钱五分*参六分麦冬一钱五分五味子八分乌梅一钱甘草节八分

是方群酸甘以柔肝,佐辛香以开郁透达。其中丁香有透膈之用,川连姜制,厚朴取花,均为治疗掣肘之故。

肝气横逆犯及脾胃,日久易化火伤阴,若用辛香理气药,则更易耗散气阴。临床治疗,首先是考虑药物的选择,可使用性味较为平和者,古人有“香不如陈,附不如砂”之论,今则有佛手片、玫瑰花、绿萼梅之类,而程门雪在其《妇科门·论经闭》中则更推崇瓜蒌贝母二味,其言“总不如瓜蒌贝母二味之妙,瓜蒌润燥消结,贝母解郁化痰,行而不温,通而不燥……有解郁结之功,而无助燥之害……即吴氏蒌贝养荣之意也”。其次是与阴柔药相伍,刚柔相配,佐以相制,如此处的地丁散。一贯煎配伍使用生地、沙参、麦冬等,其用意亦是如此。(一贯煎中川楝辛凉,地丁散丁香辛温,故两者又非完全同类。)

丁香与郁金的问题,自古虽有文献记载,但一直是比较争议的。我的意见是,既然《药典》都取消了,那么不妨用用试试。

事实上古代文献中丁香配郁金还不少,《春脚集》十香返*丹、王旭高医案配伍治呃逆、《张聿青医案》记载治胸胁痛、噎膈。

《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

吐血后呃逆,作止不常,迄今一月。舌苔白腻,右脉沉滑,左脉细弱。其呃之气,自少腹上冲,乃瘀血挟痰浊阻于肺胃之络,而下焦相火随冲脉上逆,鼓动其痰则呃作矣。病情并见,安可模糊。若捕风捉影,无惑乎其不效也。今酌一方,当必有济,幸勿躁急为要。

半夏茯苓陈皮当归郁金丁香柄水红花子七分柿蒂二个藕汁姜汁另东垣滋肾丸一钱陈皮生姜汤送下。

是案吐血呃逆,瘀血挟痰浊阻于肺胃之络,故治以通瘀化痰,兼以丁香柿蒂、半夏姜汁降肺胃之逆气。阳明胃经经气街连于冲脉,故王氏又以东垣滋肾丸降相火之逆气。

可以看出,丁香与郁金是可以出现在一张方子中的,至少不是配伍禁忌。既然不是相畏相反,那两者配伍是否构成相须相使或是相畏相杀?丁香辛温有化燥之弊,而郁金性寒,两者皆有疗心腹痛的功效,那两者配伍,是否相得益彰?这好比越鞠丸之川芎配山栀、青囊丸之乌药配香附、香连丸之木香配*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水木: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长摁-识别-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xgpw/2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