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1日讯(通讯员湛韬)近日,王女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愁眉不展,似有难言之隐。

人到中年,工作家庭一肩挑。近来,她感觉自己疲劳、气短、失眠,状态大不如前。闺蜜推荐她去了一家“养生馆”,里面的技师告诉她:“你‘寒湿’好重,做一段时间艾灸吧!”

半个月艾灸做完,疲劳、气短、失眠如故,反而出现了口干舌燥、咽痛、便秘的症状,于是来到中西医结合门诊就诊。

王女士问接诊医生:“我的‘寒湿’怎么这么重?做了半个月艾灸都没一点起色。”医生一番察色按脉,问道:“寒湿?你哪里有什么寒湿!你这明显是有虚热,热久则伤气,导致气阴两虚,所以才会失眠、乏力、气短。”

“那这种情况还能做艾灸吗?”“艾灸不是不能做,但一定要经过专业中医师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经络和穴位,且艾灸方法也须讲究,否则,可能适得其反、火上浇油。”医生说。

“那我现在该如何调整?”“别着急,先吃几付中药”,医生综合分析后,开出一张方子,里面有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知母、*柏、麦冬、人参等。医师告诉她,这是中医经典方“知柏地*汤”加味,可以用于改善阴虚上火的症状。

王女士回家服药5天,诸症消失,身心畅快,心想:“果然,身体的毛病还是得找专业医疗机构。”

中医辨治有讲究,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湛韬提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养生意识也越来越强,近年来,艾灸、火罐、温针等成为了十分流行的保健方式。在门诊,经常有人要求医生调理体内的“寒湿”,但通过医生仔细的评估,大部分人并不存在所谓的“寒湿”,甚至有相当多的人是与“寒湿”恰好相反的“燥热”体质。

“寒湿体质”这个帽子,很多人可以不必戴。中医理论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起初主要用来描述外感病,后来也被用来归纳内科杂病的性质。例如,体内有“寒”一般表现为畏冷、头痛、腹痛、关节痛、尿频、舌苔白润等;体内有“湿”多表现为身体困重、颜面浮肿、大便不成形、舌苔腻等。

然而,无论是辨治疾病还是判断体质类型,都是很专业的中医医疗行为。是寒还是热,是燥还是湿,需要医生根据症状表现、舌象脉象等信息进行分析来判定,根据网上、书上的描述自行对号入座往往是不准确的。

眼下刚过寒露节气,天气渐冷,很多人开始了艾灸、膏方、火罐、药膳进补等养生“大招”,湛韬提醒,气候变冷不等于体内有寒,中医养生讲究“调阴阳,和气血,以平为期”,需要经过中医师进行专业的体质辨识,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导致身体出现更多问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xgpw/1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