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谈水生态系统健康研讨会》前期访谈正在进行,4月中旬,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联合保护国际基金会邀请成都市部分环境类社会组织开展成都平原淡水生态系统前期座谈会。详情请移步:成都平原谈水生态系统健康吗?4月29日,河研会在成都市水源地保护区唐昌镇临石村水环境教育中心举行茶话会,与水源地村民一起从他们在此生活多年的经验中找出水源地淡水变化的观察纪录,在包容性发展概念下审视成都平原的水源地社区村民对水生态健康的理解与认识,梳理成都平原区域性淡水变化数据及其可能原因,为年6月份“成都平源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研讨会”提供更多议题与讨论方向。4月29日,临石村水环境教育中心茶话会在此感谢临石村护水队队长江英华、骨干覃甫祥,生态农户胡雪梅,河边书法家全忠裕,永安村护水队队长全学成、退休职工陈勇建、80岁老*员全大玉,锦宁村护水队志愿者杨永香、安宁村徐堰河边居民陈大爷等9名相关村民代表。从他们对长时间维度的水源地生活与生产经历中的记忆、观察与经验认知的分享中,我们整理出部分来自民间的关系成都平原淡水生态系统的现状、威胁、影响及原因的声音,此外,各村民代表还分享了从水源地社区村民自身出发能做和已经做的相关保护行动和规划。以下是对水源地社区村民茶话会成果整理。

1水环境变化

据村民代表们回忆,上世纪70年代,河旁有麻柳树、桉树,树多、植被丰富,在年分田到户时,树被锯掉很多。陈大爷回忆,上世纪70至80年代,河里一晚上可以抓10多斤野生麻花儿鱼。以前大沟里螃蟹多、癞蛤蟆多,后来有人用电烧鱼,导致河中鱼虾几乎绝迹,老一辈的人一辈子都没想到过有一天河里会没鱼。现在禁止电鱼,河中又可见鱼苗苗,但相较以前仍然是很少很少,用一根鸡肠钓起一串螃蟹的盛况难以再现。年以后,越来越多家庭生活用水改用井水,河水水质变得不够清亮,稻谷壳、菜籽壳随处乱倒等导致河水沉渣多不再适合直接饮用。又因为村民改用井水,河渠提供生活用水的功能逐渐减弱,也直接影响了人们对河渠水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xgpw/10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