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琪慢性肾病如何治
陕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xwdt/160912/4960236.html1肺脾肾膀胱三焦与现代医学水液代谢的关系 水液代谢是指水液的生成、输布以及水液被人体利用后的剩余部分和代谢废物的排泄过程。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共同参与的、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以肺脾肾为中心完成的。 《灵枢?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的阐释。津液的生成与输布,主要由于肺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输布、肾的气化蒸腾和三焦的疏泄决渎完成。 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 脾主运化水液,为水液代谢之枢纽; 肾司开合,为主水之脏。 《景岳全书》:“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表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肾的气化作用和脾的运化功能贯穿水液代谢的始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水液的新陈代谢和吐故纳新的作用。如脾虚运化失调则精微不能输布,水湿不得运行而停蓄;肾司开阖,其开阖之功能端赖肾中阴阳之互济保持相对之平衡,若肾阳虚开阖失司则小便不利。水液代谢障碍,势必耗伤肾气,精微遗泄日久,更耗肾之阴阳。肾虚温煦滋养失职,脾气匮乏,脾虚化生不足,无力充养先天,二者相互为患,导致水肿发生。 总之,水液代谢虽然涉及多个脏腑,主要在于脾肾两脏。而慢性肾病经大量病历观察90%以上皆呈现脾肾虚症候,故认为,从脾肾入手是研讨此病之关键。 2慢性肾病的发生关键在于脾肾功能失调从中医学术理论体系入手分析,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肾病之水肿、蛋白尿、血尿与脾肾相关,其病机关键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尤其是慢性肾脏病,脾肾阴阳失调贯穿疾病的始终。 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由脾运化之水谷精微与肾藏之精气化生。蛋白尿的生成,与脾肾两藏虚损密切相关。 脾虚不能运化升清,谷气下流;脾失统摄,精微下注,所谓“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肾主封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亏虚,肾失封藏,肾气不固,精微下泄,也可发生蛋白尿。 血 生于脾,化精于肾,脉为血府。血液全赖五脏共同作用,才能循行于脉中,布散于全身。任何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血不循常道,均可致尿血。正如李用粹云:“脾经湿热之邪,乘所胜而下传水府……或肾虚火动……或劳力伤脾……俱使乘热下焦,血随火溢。” 慢性肾病由于阴阳失调日久,水液不能吐故纳新分清泌浊,从而酿成湿浊血瘀,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日久发展而来,其病机特点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病机的核心是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血内停为标;脾肾两虚贯穿其始终。诸如慢性肾衰竭病人临床上所出现的腰痛膝软、乏力贫血等均由脾虚肾虚日久所致,此为慢性肾衰竭之本虚。而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肾虚气化不利,浊不得泄,升清降浊之功能紊乱,湿浊内蕴,日久必化为浊*,湿浊*邪内蕴日久致血络瘀阻为患,临床出现脘闷纳呆、食少呕恶、少寐烦热、舌苔垢腻或舌紫瘀斑等症,此为本病之标实。 3辨证治疗经验辨证必须通过四诊辨证分析,在于阴阳偏盛偏衰,有针对性调理其阴阳失调,以达到阴阳相济。 综合看慢性肾病属于本虚标实,治疗必须针对病情缓急,纯补纯泻皆不适宜,应急则治标,缓则标本兼顾。 1、从脾肾论治慢性肾脏病水肿 (1)脾肾阳虚,温肾健脾 由于脾肾阳虚无力温运水湿,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形成水肿,谓为“阴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症见全身浮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或水肿反复发作,小便少,大便溏或溏而不爽,脘腹胀满,腰痛,畏寒肢冷,精神萎靡,面色晦暗;面色晄白,舌体胖嫩滑润,舌质淡或边缘、舌下有瘀斑,脉沉细迟或沉涩。 治疗以温肾健脾利水活血之剂,方用加味真武汤。 药物组成:附子10-20克(先煎),茯苓30克,白术15克,白芍20克,*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益母草25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生姜15克,甘草15克。 (2)湿热中阻,和中分消 脾气虚不能升清而湿浊中阻,胃气滞不能降浊而热瘀,形成脾胃不和,脾湿胃热,湿热中阻之证。周身水肿,以腹水为重者,症见腹部膨满,腹水明显,小便不利,大便秘,五心烦热,恶心呕吐,胃脘胀满,口干食纳减少,舌质红苔白厚腻,舌体胖大,脉弦滑或弦数。 方用东垣中满分消丸衍化之和中消胀饮,弘扬东垣治脾胃用分消法之特色。 药物组成:*芩15克、*连10克、草果仁10克、槟榔15克、半夏15克、干姜10克、陈皮15克、姜*15克、茯苓20克、*参15克、白术15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知母15克、川朴15克,甘草10克。 付某,男,33岁,年8月12日。患肾病综合征三年余,水肿屡消屡作,尿蛋白+~++,近二个月因感冒水肿加重,腹膨大,高度腹水,尿量一昼夜毫升左右,曾用速尿等尿量稍增,但停药尿量仍少,腹胀难忍,不能进食,五心烦热,恶心呕吐,口干舌燥,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辨证为脾湿胃热,升降失常,湿热中阻,气滞水停,宜健脾清胃热,除湿利水分消法。以中满分消丸加减治疗。服7剂,24小时尿量增加至毫升,恶心呕吐消失,腹部宽松,守方继服7剂,24小时尿量继续增至~毫升,腹胀全消食纳好转,经治半年仅尿蛋白±,余症悉除。 (3)肺热肾寒,清肺健脾温肾 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肺、脾、肾三脏寒热交错功能失调,症见水肿(中度或轻度),小便不利;口干渴,胸腔或胃脘灼热,舌红苔燥;形寒肢冷,四肢困重,头昏沉,大便不实;腰膝酸痛沉重,下肢寒凉,脉象沉。 辨证为肺热、脾肾虚寒,上热下寒,寒热交错。方用花粉瞿麦汤上清肺热、下温肾寒。药物组成:天花粉20克,瞿麦20克,附子15克,山药20克,泽泻20克,茯苓20克,麦冬20克,知母15克,桂枝15克,*芪30克,甘草15克。 年10月曾治一呼性妇女肾病综合征,经用强的松、雷公藤多甙及中药益气补肾清热等皆无效,来门诊求治眼睑及双下肢浮肿不消,口干咽痛舌燥质红,下午低热37.8℃左右,尿少腰痛,畏寒面晄,脉沉滑。尿蛋白(+++)~(++++),红细胞5~7/Hp,血浆总蛋白62g/L,白蛋白28g/L,球蛋白34g/L,胆固醇、 三脂均高于正常值,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此病人曾系统用过强的松、环磷 等药疗效不明显,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xgpw/10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奇病怪病即愈验方
- 下一篇文章: 王四进经方讲座太阴病,少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