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肤科 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

作者简介:张元素,字洁古,金之易州人,中医易水学派创始人。其所处时代略晚于与其同时期的医家刘完素。著有《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药注难经》、《医方》、《洁古本草》、《洁古家珍》以及《珍珠囊》等。其中《医学启源》与《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最能反映其学术观点。

卷上

天地六位脏象图

从天、风云、万物、地面、*泉五个层面配五行五藏。

金火合德火木合德水土合德

相火配胆。

张氏颇为推崇钱乙的方,如泻青丸、泻心汤、钱氏地*丸等。

注重五味,辛甘酸苦咸,以内经的理论去论述药性。如: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用甘草。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补之以辛,陈皮、生姜之类;泻之以酸,芍药之类。苦以补肾,熟地、*柏之类。

心苦缓,以五味子收之。心欲软以芒硝之咸,补以泽泻之咸,泻以人参、甘草、*芪之甘。心虚则以盐炒补之。方:心实重证用泻心汤,轻则用导赤散。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虚则以甘草、大枣补之,实则以枳实泻之。虚则益*散,实则泻*散。方治:上焦热:凉膈散、泻心汤;中焦热:调胃承气汤、泻脾(*)散;下焦热:大承气汤、三才封髓丹。气分热,柴胡饮子、三*丸、*连解*汤。

肺苦气上逆,*芩。肺欲收以酸,白芍;补以五味子之酸,泻以桑白皮之辛。如无他证,钱氏泻白散,虚则用阿胶散。虚则补土以甘草,实则泻肾以泽泻。

肾苦燥,则以辛润之,知母、*柏是也。肾欲坚以知母之苦,补以*柏之苦,泻以泽泻之咸。肾虚则以熟地、*柏补之。肾本无实,不可泻,钱氏止有补肾地*丸,无泻肾之药。肺乃肾之母,金生水,补母故也,又以五味子补之。

府中三焦特殊:三焦三元之气,中清之府,总领五藏六府。又名玉海水道,其有名无形,号孤独之府,又属膀胱之宗始,主通阴阳,调虚实、呼吸。病则善腹胀、溺不得、大便窘迫,口焦、咽闭,上下不通,关格不利。

例:★钱氏泻青丸:治肝热搐搦,脉洪实。当归(去芦头切焙秤)龙脑(焙秤)川芎山栀子仁川大*(湿纸裹煨)羌活防风(去芦头切焙秤)上件等分为末,炼蜜和丸,鸡头大,每服半丸至一丸,煎竹叶汤同沙糖温水化下。

五藏有邪之梦:

肝虚则梦花草茸茸,实则梦山林茂盛;肝热则梦中惊悸。

邪气客于胆则梦斗讼。

心实则笑不休,梦火发;心气盛则梦喜笑及恐畏;邪气客于心则梦烟火。

脾不及则梦饮食不足;脾实则梦歌乐。

肺实梦刀兵恐惧

肾虚则梦舟船溺人,得其时,梦伏水中,若有所畏;实则梦临深投水中。

三才治法:汤可荡涤脏腑开通经络;丸可破风冷坚积,进饮食;散可去风寒暑湿之气,开利肠胃。

三感之病:天之邪气害五藏,可下而已;水谷寒热感则害人六府,可吐而已;地之湿气害人肌肤,可汗而已。

四因之病:一者因气动而内有所成,谓积聚癥瘕、瘿气结核等;二者因其气动而外有所成,谓痈肿疮疡等。三者因气动而病生于内,谓留饮癖食饥饱劳逸,宿食霍乱,悲恐喜怒思慕忧结。四者因气动而病生于外,谓瘴气魅贼,虫蛇蛊*,*击坠堕等。

五郁之病:五运之*

木郁:主胃痛胁痛

火郁:主疮疡痈肿

土郁:主腹胀泄泻

金郁:主咳逆

水郁:主腰节不利。

六气主治

主治心法:

腹寒痛加桂;热痛加柏

川楝子治下腹痛;

*芪治虚热,止虚汗。

草豆蔻治胃脘痛

眼痛:当归、*连

气刺痛:枳壳

阴中痛:甘草梢

血受病:上部用防风丹皮,中部用*连,下部用地榆。新血用生地,陈血用熟地。

嗽用五味子、杏仁、贝母。

喘用阿胶。

久不愈者,枳壳、阿胶。

泻火上焦用*芩,中焦用*连,下焦用汉防己、龙胆、*柏、知母。

渴禁半夏。

心烦用栀子、牛*、朱砂、犀角、茯苓。

宿水不消:*连、枳壳。

小便涩:泽泻;余沥用杜仲。

四季用药:

春加防风升麻

夏加*芩、知母、白芍

秋加泽泻、茯苓

冬加桂枝

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力,寒热相杂,调和药性。中满者禁用。

五志所伤:

因怒而伤:甘草半钱

因忧而伤:枳壳半钱

因喜而伤:五味子半钱

因悲而伤:人参半钱

冷物所伤: 为君

热物所伤:大*为君

拾瑛:

目疾:祛风、养血

泻痢水泄:芍药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为佐。

中风:手足不遂为表,发汗养血

口耳不利为里,通大便,活经络。

孕妇:可常服*芩、白术,腹痛者,白芍、甘草。然产后忌白芍、*芩、柴胡。可用大*、桃仁、当归、*连、茯苓等活血养血去热。

带下:其赤白说者,与痢义同,而无独寒者。

小儿左腮红:肝风,用泻青丸;右腮红:肺热,泻白散;额上红,心热,用*连一味;鼻上红,脾热,泻*散;颏上红,肾热,知母*柏皆二制,甘草炙。

卷中

病机十九条

也有兼化思想,与刘完素同时期,不知谁先,可能金元时期兼化思想盛行。

如,所谓风气甚则头目眩者,由风木旺,则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生火,木火皆阳,故风火多兼化也。

火热过极,而反兼于水化也。所谓盐能固物,而令不腐,咸寒水化,制其火热,使无热之过极,乃水化之,而久固也。

然燥金主为紧敛、短缩、劲切,而风木为病,反见燥金之化者,由亢则害,承乃制也。

吐酸者,肝木之味。由火实制金,不能平木,肝木自甚,故为酸也。法宜湿药(风药?)散之,犹解表之义,使肠胃结滞开通,怫热散而和。

战栗动摇,火之象也。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化,故寒栗也。

笑、谵(多言)、妄:皆为火甚,肾水衰。(提示精神病、老年痴呆症)

躁扰、狂越、骂詈、惊骇:火也。

瞤瘛:惕跳动瘛,火之体也。

嚏、喉痹、耳鸣、聋、目不明皆为火。

涩:手足麻木,若无热证,可用乌附;若风热胜湿而为燥,则宜退风散热,活血养阴润燥。

癥:水极似土

瘕:阳气郁结

?疝、痞满拘挛:寒极而土化

六气配各方:

大橘皮汤:利小便以实大便

六一散:呕吐泄泻,癃闭小便涩痛。张元素十分看重六一散,认为其能治腹胀痛,补益五藏,大养脾胃肾之气,理内伤阴痿,安*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劳复。主痫痉惊悸。久服强志轻身,驻颜益寿。惟孕妇不可服。

厚朴汤理气治虚秘。厚朴3、白术5、半夏2、枳壳2、陈皮3

十二经引经药:

太阳:羌活、下为*柏(小肠、膀胱)

阳明:升麻、白芷;下为石膏(胃、大肠)

少阳:柴胡、下为青皮(胆、三焦)

太阴:白芍(脾、肺)

少阴:知母(心、肾)

厥阴:青皮(肝、胞络)

炮制:

头面者:酒炒

咽下脐上:酒洗

下者:生用。

熟升生降。

病在上焦则用根,如山豆根

病在下焦则用稍,如甘草梢

奇偶:

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

去咽喉之病,近者奇之;

治肝肾之病,远着偶之。

汗者不可以奇;下者不可以偶。

六气之药:

柴胡葛根,有相似处柴胡入肝,葛根入胃。

细辛:痰饮必用

白芷:手阳明牙痛

桔梗:善治鼻咽

川芎:亦能祛湿

蔓荆子:可治眼疾

麻*:利皮肤中水

薄荷:走气发泄,皮肤中风热

前胡:痞气、明目。

生姜:可治伤寒头痛鼻塞

肉桂:春夏不宜,恐助火太盛

白豆蔻:赤眼

吴茱萸:胸痛心痛、亦解酒

延胡索:痛经、肌瘤要药

红兰花:产后化瘀佳药

当归:诸病夜甚者可用之

半夏:津少忌之

白术:对水液双向调,能去热,能生津,能安胎。(便秘便溏)

熟地: 乃补血作用

杏仁:能润燥,还能消食

紫草:利水消肿

茯苓:汗多人稍忌,损元气。止泻利小便

泽泻:除湿圣药。无疾服之,令人目盲。

瞿麦、车前皆治目疾。

白芍:泻木扶土。养血,还固腠理,收汗。

麦冬:还通乳。

丹皮:吐衄必用。

连翘:瘰疬、疮疡、心中热、淋证。

*柏:治痿蹶脚无力。瘫痪必用药。利小便,治痢疾。炮制后上行。

*芩:夏月常用,美容之药,肺热、产后热,皮肤热。酒炒上行。

*连:主疮疡,心热,中焦郁热。

石膏:大汗、牙痛。多用损胃阳,令胃口差。

生地*:亦补血

茵陈:利小便

朴硝:破血积

瓜蒌根:也治妇科闭经血瘀

牡蛎:止汗,寒热如虐

玄参:心烦、失眠

苦参:肾经君药,本经须用。

弦外之音~~~~

完素和元素的故事:

刘完素,张元素,俩人名字像,病人经常给搞错,又在毗邻的地方行医。元素比较低调,完素比较放浪,有些自诩清高,看不上元素。有天完素病了,自己也治不好,其他医生也束手无策。只好请元素来看看,完素见元素来了,还故意摆出爱理不理的样子,元素几番对话,方解除了心中戒备,放下偏见,认可了元素的观点,俩人也成了好盆友。

这个有宝盖的完素,大概是个金命,又是修道之人,十分厌恶火,把五行之火说得很差劲,推崇水,推崇六一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这个没有宝盖的元素,大概徒弟整理他的学术思想,吸收了不少完素的思想,又或是当时时代盛行亢则害、承乃制的理论,与完素的学术观点多有重复,有些近乎原话翻抄。但其对于药性和五行的理解,超乎常人,是五行脏腑理论的代表,他十分推崇钱乙的方。

砸不碎的山核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xgls/10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