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方论药之桂枝芍药知母汤
北京正规痤疮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index.html谈方论药之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文重现: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两(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此方来自《金贵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下面就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古代文献研究与临床应用与各位同仁简单交流一下。 诸肢节疼痛,指四肢各关节疼痛。身体尪羸,尪,就是一种不匀称,就是畸形,羸是瘦弱之意,人瘦但是身体不是那么匀称,有的地方有些畸形。脚肿如脱,脚肿得厉害,如脱,就是行路不方便的意思,脚肿的好像要跟身体脱离一样。头眩短气,指头目眩晕气不够用。温温欲吐,这感觉就是胃里面很难过,想吐又吐不出来。 关于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病机:总属风寒湿痹其营卫。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风淫于上而头眩,湿阻于中气滞而短气,寒饮逆其胃而温温而吐,湿性下流,故脚肿如脱。三气固结不解,致三焦失其统御,水谷不能化精微而充肌肉,故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此为其虚之病机。 关于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方解:然则风则阳受,痹则阴受,痹病发汗不能奏效,补则助邪。故此方以桂枝汤为底,调阴阳和营卫。桂枝汤去大枣,大枣甘温壅满,易羁留湿邪。麻*、附子以除寒,白术除湿治水,防风辛燥发扬,最泻湿土而达木郁,木达而风自息,合麻*以除风散邪,观伤寒之桂枝汤所主之证,必有自汗,若无汗用之,其意非解表。麻*汤有桂枝,麻*用量多于桂枝;此方桂枝多于麻*,且约之以白芍,甘草和之,以祛留连于营卫经络肢节之邪。多加生姜以助白术附子升阳。知母皮外有毛,除皮毛之邪气,其肉厚皮*,兼得土气,故治肢体浮肿。肾恶燥,燥则开阖不利而水反蓄,而知母寒滑,滑利关门而水自下,故知母此方中乃是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之用。 经典原文中两条病症及其应用分析:01关于头眩短气,温温欲吐伤寒、金匮言及眩之处方有十一方。其中有术者六方,有茯苓者五方,可知眩晕与水*有密切关系,故古贤“治眩晕必先治水”。伤寒、金匮言及吐之处方有七方。其中四方有白术,二方有大*。二者之治吐各有不同,据金匮要略云痰饮之病宜用温药。痰饮者,胃内停水也,则饮食之物不得疏通,于是吐矣,故宜用术等之温药以去其水,此时消化器为弛缓症状。反之宿食燥屎郁积于消化管内,此时宜用大*等之冷药,使胃肠紧缩以去其宿食,此时消化器为紧缩之状态。故欲吐之症状为胃内停水者,宜配用白术。宿食燥屎者,宜用有大*。 02关于脚肿如脱此病非一日而成。究其病因,《金匮》于此方左右,论列数条:一则由汗出入水,热为寒郁;一则由风血相搏,血为风动;一则由饮酒汗出当风,风湿相合;更推及筋骨并伤,营卫俱微,身体羸瘦,独足肿大一条;“假令发热,便为历节。”则知风、寒、湿三气,无不因虚阻袭筋骨,而历节、脚气,总由风、寒、湿三气而成,为同源异流之证,但以独足肿为脚气,诸节痛为历节耳。《内科专论·脚气钩要》中指出脚气得之于侵雨涉水,或坐卧湿地,劳时于风,饥饱不时,风寒湿邪壅塞表气,凝滞气血,邪犯肌肉,郁蓄成*,内则浸渍藏府,外则流溢皮肤。我们临床的脚气病之萎缩性症及痛痹转筋不仁多可用此方。又《医学摘粹·杂证要法·鹤膝风》指出鹤膝风者,胫细而膝肿是也。为风、寒、湿三气合痹于膝,而成此证,仍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另有《中国内科医鉴·脑溢血》指出脑溢血后麻痹搐搦久而未愈,手足屈伸运动不自由者亦可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其实这个方子很常用,临床常见的下肢关节疼痛,有肿,此方加减每每收效。 喜欢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yfyl/8078.html
- 上一篇文章: 癌症离不开一个虚字,如何扶正补虚,都用哪
- 下一篇文章: 执业药师中药学科按什么顺序复习复习技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