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新突破医院成功救治下
近日,医院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再结硕果。 1月28日,在中大五院介入血管外科专家指导下,我院普外科和影像介入科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中采取Hawk旋切+巧克力球囊+药物涂层球囊的腔内治疗方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填补了我市该技术领域的空白。 78岁的邓婆婆患有10多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因右下肢疼痛伴右足拇指溃疡1月余入院。据悉,邓婆婆近1年来走路时两侧小腿酸痛和两只脚疼痛,一个月前,她右脚拇指受伤后始终没有愈合,反而开始溃疡,经下肢CTA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右足坏疽。 邓婆婆右足拇指已出现缺血坏死,下肢动脉重度钙化,管腔多发狭窄闭塞,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面临截肢的危险。中大五院帮扶专家张永裕博士与我院普外科及影像介入团队详细制定手术方案,考虑邓婆婆年纪大,血管钙化严重,若以普通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治疗,血管因不能完全通畅而存在再狭窄或者闭塞的风险。经过慎重研讨,专家团队决定选择动脉斑块切除术+巧克力球囊扩张成形+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手术方案。 术前右下肢血管造影显示血管有多处狭窄 在中大五院介入血管外科庞鹏飞教授指导下,手术团队在患者左侧大腿根部局麻,仅做一个0.2cm的小切口,术中用斑块切除装置对大腿段血管进行了斑块切除,扩大了血管腔,然后分别用巧克力球囊扩张大腿段血管, 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大腿段血管。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正在进一步康复中。 手术过程 术中用turbohawk导管行斑块旋切(箭头显示旋切导管刀口)+Chocolate新型巧克力球囊扩张成形,球囊扩张后显示枕头样,右图显示切除的血管斑块。 术后右下肢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狭窄解除,血流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关于巧克力球囊普通PTA球囊导管,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中的治疗中,有时无法避免球囊扩张对血管壁的损伤,形成限流性夹层;而巧克力球囊不同于以往的普通球囊,巧克力球囊表面采用特制的镍钛约束丝形成一枕一槽的形态,确保扩张压力的均匀释放,达到均匀的扩张,有效减少夹层的出现从而避免补救性支架的植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老年人中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是因为下肢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向血管腔内突出,引起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下肢缺血,表现出发凉、麻木、行走后疼痛甚至休息的时候也会疼痛的症状,缺血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足部皮肤破溃、发黑坏死甚至需要截肢等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都是下肢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 医生建议中老年人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和吸烟的人群,如果出现发凉、麻木、规律的行走后腿痛的话,医院诊治,如明确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可及早治疗,避免出现坏死或截肢等严重的后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多数病情可通过微创方式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斑块旋切等办法,微创治疗方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痛苦少。医院采用斑块旋切减容联合Chocolate巧克力球囊血管成形和药涂球囊的治疗策略能够获得不错的临床疗效。 文图影像中心介入手术室 审核编辑宣教科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yfyl/7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