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利中药方集下集
病症详解见上集。 目录 上集 一、益肾健脾利湿用方 二、膀胱实热用方 三、小肠实热用方 四、胃热用方 五、肺热用方 下集 六、心热用方 七、肝火用方 八、出血用方 九、气虚用方 十、阳虚用方 十一、阴虚用方 十二、伤寒后用方 十三、儿童用方 十四、妇女用方 十五、老人用方 十六、其他症状用方 六、心热用方 1.石燕子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主治:心热,小便赤涩不利。 组成:石燕子一个,滑石末一分,冬葵子,续随子(去皮,别研),海金沙(别研)各一两。 用法:上为散,与别研者和匀。每服二钱匕,煎木通汤放冷调下。 2.茯 枣仁汤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二。 功用:补心气不足。 主治:小便涩浊。 组成:酸枣仁(炒),茯神(去木),人参(去芦),白术(炒),*耆(蜜炙),山药各一两,朱砂(别研),木香(不见火),远志(去心)各半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点下,不拘时候。 3.导赤各半汤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功用:《伤寒大白》:清心热,利小便。 主治: 1.《症因脉治》:少阴君火旺盛,小便不利。 2.《伤寒大白》:心热谵语。火动手中,而多消渴。 组成:生地,木通,甘草,川连,麦门冬,山栀,犀角,*芩,知母,滑石。 方论:《伤寒大白》: 以导赤合泻心汤,上清心经之火; 加滑石,导心火,下通小便而出; 加知母山栀、*芩,兼清上焦肺火。以利小便,莫如清肺;清肺热,又莫如利二便也。 七、肝火用方 1.碧玉散 来源:《麻科活人全书》卷三。 功用:散肝火。 主治:暑月小便不利。 组成:辰砂一钱,桂府滑石(水飞过)六两,甘草一两,青黛少许。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 钱,清水调下。 宜忌:老人虚火及病后伤津而小便不利者,不宜用。 八、出血用方 1.车前草饮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别名:车前汁饮(《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三)。 主治: 1.虚劳失精,小便余沥。 2.《古今医统大全》:尿血不止。 组成:车前草一握。 用法:捣取汁,和蜜等分。空腹温服。 2.滑石白鱼散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主治: 1.《金匮要略》:小便不利。 2.《张氏医通》:消渴、小便不利,小腹胀痛有瘀血。 组成: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半钱匕,饮下,一日三次。 方论: 1.《金匮玉函经二注》赵以德:滑石利窍,发乃血之余,能消瘀血,通关便,本草治妇人小便不利,又治妇人无故溺血;白鱼去水气,理血脉,可见皆血剂也。 2.《金匮要略心典》:《别录》云:白鱼开胃下气,去水气;血余疗转胞,小便不通;合滑石为滋阴益气,以利其小便者也。 九、气虚用方 1.通闭散 来源:《明医指掌》卷七。 主治: 1.《明医指掌》:血热成淋。 2.《证治汇补》:气壅小便不利。 组成:香附五钱,陈皮五钱,赤茯苓一两。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空心服。 2.人参车前汤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主治:气虚小便不利。因膀胱气弱,不及州都,症见气怯神离,面色萎*,言语轻微,里无热候,唇不焦,口不渴,欲便而不能,右尺脉细。 组成:人参,车前子。 用法:水煎服。 3.生脉建中汤 来源:《伤寒大白》卷四。 主治:误下太过,中气损伤,津液内耗,小便不利者。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白芍药,桂枝,甘草。 4.参耆完胞汤 来源:《顾氏医径》卷四。 功用:益气生肌、和血固脬。 主治:胞脬受伤、淋漓不止。 组成:人参,白术,绵耆,当归,川芎,红花,益母草,白及,猪胞一个。 5.石韦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主治:小便不利。 组成:石韦(去毛),瞿麦穗,冬葵子各二两,滑石(碎)五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匕,食前温水调下。 6.巨胜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功用:补不足,宽中止痛,益气,利小便。 主治:虚劳小便难。 组成:巨胜(炒)三两,甘草(炙,锉),麦门冬(去心,焙),芍药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地*汁一合,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7.沉附汤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四。 主治: 1.《魏氏家藏方》:下虚上盛,气不升降,阴阳不分,胸膈满闷,饮食不进,虚热上冲,肢体倦痛。 2.《普济方》:肿病退而复作,中下二焦,升降失职,寒结水凝,小便不利。 组成:附子九钱(炮,去皮脐,细切),沉香(细锉,不见火),人参(去芦)各二钱。 用法:上和作一服。水二盏,加生姜十片,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冷,随意服之。 8.通草酒 来源:《本草纲目》卷二十五。 功用:续五脏气,通十二经脉,利三焦。 组成:通草子。 用法:煎汁,同曲、米酿酒饮。 十、阳虚用方 1.宣阳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卷上。 主治:阳分虚损,气弱不能宣通,致小便不利。 组成:野台参四钱,威灵仙一钱半,寸麦冬六钱(带心),地肤子一钱。 方论:以人参为君,辅以麦冬以济参之热,灵仙以行参之滞,少加地肤子为向导药,名之曰宣阳汤,以象日、象暑。 十一、阴虚用方 1.肝肾丸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主治:阴虚小便不利。 组成:当归身,白芍药,天门冬,生地*。 2.济阴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卷上。 主治:阴分虚损,血亏不能濡润,小便不利。 组成:怀熟地一两,生龟版五钱(捣碎),生杭芍五钱,地肤子一钱。 用法:水煎服。 方论: 以熟地为君; 辅以龟版,以助熟地之润; 芍药善利小便,以行熟地之滞; 少加地肤子为向导药。 十二、伤寒后用方 1.滑石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引《崔氏方》。 主治:伤寒热盛,小便不利;兼疗天行。 组成:滑石(屑)二两,葶苈子一合(熬)。 用法: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顿服。 2.薏苡仁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主治:伤寒汗后,烦满多睡,小便赤涩。 组成:薏苡仁,酸枣仁,防风(去叉),人参,甘菊花,地骨皮(锉),紫苏子,甘草,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荆芥、薄荷、生姜各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睡多冷服,不睡热服。 3.三白姜枣汤 来源:《医学人门》卷八。 主治:伤寒汗、下后,发热无汗,心满痛,小便不利。 组成:三白汤加姜,枣。 用法:水煎服。 十三、儿童用方 1.如圣散 来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六。 主治:小儿小便涩滞,滴沥不得通快。 组成:海金沙(炒),滑石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乳前食,煎灯心汤调下。 2.香橘丸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功用:宽中快膈,消化乳食。 主治:小儿脾胃挟伤,心腹胀满,胸膈不快,哽气喘粗,小便不利。 组成:青橘皮(去白),肉豆蔻各二两,黑牵牛,木香(锉)各半两。 用法:先将橘皮炒*,次下肉豆蔻、牵牛、木香,略同炒转色,并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周岁儿每服十丸,乳食后生姜汤送下。 3.木通散 来源:《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五。 功用:利小便。 主治: 1.《仁斋直指方论》:诸热。 2.《幼科发挥》:小儿心肺热。 组成:生干地*,木通,荆芥,地骨皮,桑白皮(炒),甘草(炙),北梗各等分。 用法:上锉。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4.导赤饮 来源:《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主治:小儿心经热,小便赤。 组成:生地*,赤茯苓,木通,麦冬各等分。 用法:灯心一团,水煎服。 十四、妇女用方 1.鹿茸丸 来源:《普济方》卷三二一。 主治:妇人久虚冷,肾与膀胱二经俱虚,有热乘之,小便涩,日夜三五十行。 组成:鹿茸,乌贼骨,桑寄生各一两,龙骨一两,白芍药,当归,附子各三分,桑螵蛸半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以酒调服。 2.举胎散 来源:《医钞类编》卷十七。 主治:胎气偏坠腰腿、小水不利。 组成:白术(炒)三钱,鹿茸(酥炙)一钱,归身一钱半,川芎一钱,条芩(炒)一钱,*耆(炙)二钱,炙草五分。 用法:红枣煎,或加*杨树枝八分引,更妙。 3.鼠妇散 来源:《千金翼方》卷七。 主治:产后小便不利。 十五、老人用方 1.却病延寿丹 来源:《医便》卷四。 别名:却病延寿汤(《医学人门》卷七)。 主治:年高老人,小水短少。 组成:人参一钱,白术一钱,牛膝一钱,白芍药一钱,白茯苓一钱,陈皮一钱,山楂肉(去核)一钱,当归五分,小甘草五分。 用法:加生姜二片,水煎,空心服。服至小水长止药,如短少又服。或用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远清米汤送下。 加减: 春,加川芎七分; 夏、秋加*芩、麦门冬各一钱; 冬,加干姜二分,倍当归。 十六、其他症状用方 1.*连汤 来源:《洁古家珍》。 别名:滋阴化气汤(《卫生宝鉴》卷十七)。 主治:因服热药过多,小便不利,或脐下闷痛不可忍。 组成:*连(炒),*柏(炒),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锉。水煎,食前温服。 2.茯苓 汤 来源:《赤水玄珠全集》卷十五。 主治:小便涩,茎中痛不可忍,相引胁下痛。 组成:川楝子(去核,炒),甘草(生)各一钱,人参五分,茯苓四分, ,当归梢,泽泻,柴胡各三分,元胡索七分。 用法:水煎服。数服效。 3.淋沥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十七引《集验方》。 主治:小便难。 组成:滑石八两,石韦三两(去毛),榆皮一升,葵子一升,通草四两(一方加*芩三两)。 用法:上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4.前胡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主治:渴利有热,小便涩难,欲下之。 组成:前胡(去芦头),生干地*(焙),大*(锉,炒)各一两,*芩(去黑心),栀子仁,升麻,芍药,栝楼根,石膏(碎)各三分,麦门冬(去心,焙)一两一分,桂(去粗皮)一分,枳实(去瓤,麸炒),甘草(炙)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地*一分(切碎),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一日三次。 5.石韦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主治:气壅不通,小便沥结,脐下妨闷疼痛。 组成:石韦半两(去毛),赤芍药半两,白茅根一两(锉),木通一两(锉),瞿麦一两,滑石二两,葵子一两,川芒消一两,木香一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6.导赤饮 来源:《种痘新书》卷十二。 功用:利小便。 主治:痘疮小便涩,烦渴,发惊。 组成:生地,木通,甘草,人参,麦冬(去心),车前,滑石,柴胡各等分。 用法:水煎服。 7.通心饮 来源:《医级》卷八。 主治:诸腹内热胀痛,及小便不利而渴者。 组成:木通,栀子,*芩,瞿麦,连翘,枳壳,川楝子,甘草各等分。 用法:八车前草五茎、灯草二十根,水煎服。 8.牡蛎散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七。 主治:不渴而小便失利。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地点为菲律宾。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yfyl/7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60岁以上,几乎人人都有颈动脉斑块,出现
- 下一篇文章: 人生赢家拍摄条件太苦演员跑了一半,最后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