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四肢口喉痛,中医洗方解千愁
小编导读 头胀头痛?落枕?口腔刺伤?咽喉肿痛?上肢麻木?下肢挛缩?要想抛开这些缠人的烦恼,就来试试中医外科熏洗方吧!近年来,由于熏洗方服药简便,患者顺应性好,因而正大幅迈进公众的视野。头颈四肢口喉痛,魏氏伤科教你通通把它“洗干净”! 洗方即用作熏洗的一种方剂,就是将方内所载的药物放入锅内,加满水煮沸,熏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洗时均需煮沸。每剂药可用2~3天,当天洗后不要倒去,第二天再加水煮沸,继续熏洗。药水烫时熏用,待之温和时洗用,用时须防止烫伤皮肤。 1头部洗方干荷叶半张,滁菊花9g,夏枯草9g,川藁本9g,川升麻6g,辛夷桃6g,香白芷9g,南川芎9g,川甘松9g,干藕节4只,蔓荆子9g,落得打12g。 煎水熏洗,每日2~3次。 清阳开窍,逐瘀通络,解郁止痛,理气醒脑,引血归经。 头部伤后头胀、头痛、头昏或血瘀不散,局部肿胀疼痛等症。对风邪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方中干荷叶、菊花、夏枯草、升麻清阳开窍,落得打、川芎化瘀通络,蔓荆子、藁本、白芷解郁止痛,甘松、辛夷辛香通气。诸药配伍,能通血脉,引血归经,使七窍通调。 2颈项洗方兔儿酸12g,桂枝9g,刘寄奴12g,五灵脂9g,伸筋草12g,左秦艽12g,川红花9g,老苏木6g,桑寄生12g,紫藤枝9g,大蓟9g,小蓟9g,乳香9g,没药9g。 煎水熏洗,每日2~3次。 舒筋通路,化瘀定痛,养血荣筋,滑润筋膜。 落枕、颈部扭伤而出现颈项歪斜,转动不便。局部肌筋肿胀疼痛,或者颈项部挫伤后积血成瘀,疼痛难忍,或颈椎病引起的颈项板滞疼痛等症。 方中兔儿酸、刘寄奴、五灵脂、苏木、乳香、没药、红花、大蓟、小蓟化瘀消肿,活血定痛,配合伸筋草、秦艽、紫藤、桑寄生舒筋通络,养血荣筋,使关节滑利,筋膜滑润。 3口喉洗方连翘壳18g,山豆根12g,川*连3g,紫地丁9g,大射干9,荷叶9,生甘草3g,山僵蚕6g,二宝花12g,甜桔梗6g,苦瓜蒂9g,红枣皮6g。 煎水熏洗,每日2~3次。 清热解*,消炎退肿,祛风凉血,生津止痛。 口腔刺伤,牙肉破烂,舌腮咬伤,局部溃烂,咽喉肿痛等症。 苦瓜蒂,据《本草纲目》记载能治“喉痹”;红枣皮以皮行皮,治黏膜水肿;二宝花即金银花,与连翘、山豆根、川*连、紫地丁、射干、生甘草清热解*,凉血退肿;瓜蒂、桔梗上涌苦泄,使痰浊外出;僵蚕祛风;薄荷凉血。诸药配合,热*得解,痰浊得化,黏膜水肿自退,津液上承,咽干疼痛乃止。 4上肢洗方川桂枝12,冬桑枝12g,土地狗9g,干地龙9g,土鳖虫6g,大独活12g,西秦艽12g,紫藤枝12g,山麻*12,嫩钩藤12,鸡血藤12g。 煎水熏洗,每日2~3次。 活血荣筋,通络止痛,温经止痉,祛风散寒。 上肢骱扭筋伤,关节涩滞,肌肉萎缩,肿胀,肢体麻木,筋络挛缩。 方中桂枝、麻*、桑枝、鸡血藤温经通络止痛,配合地龙、紫藤化瘀活血,独活、秦艽祛风舒筋通络。钩藤为息风止痉药,《本草述》记载其可治“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地狗即蝼蚁别名,味咸性寒,有小*,功能利水通淋、消肿解*,本方用之,取其性善钻利以通经络。综合全方,对上肢损伤后期有透泄通络止痛之功。 5下肢洗方川桂枝12g,伸筋草12g,生虎骨(猪骨代)9g,老鹳草12g,海桐皮12g,桑寄生12g,川木瓜9g,川羌活9g,川当归12g,生川乌9g,生草乌9g,泽兰叶12g。 煎水熏洗,每日2~3次。 疏通经络,滑润筋膜,祛风散寒,活血通经止痛。 治下肢跌打损伤,外受风寒,麻木不仁,关节挛缩,活动受限,步履无力等症。 牛膝有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的功用,川牛膝以活血化瘀见长,《本草经疏》云牛膝“走而能补,性苦下行”,本方主治下肢伤病,故以此为主药。配合伸筋草、桑寄生、木瓜、虎骨(猪骨代)舒筋壮骨;老鹳草、海桐皮、羌活祛风散寒,疏散经络;当归、泽兰活血止痛消肿;川乌、草乌祛风除湿,散寒定痛。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魏氏伤科外用药精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李飞跃,胡劲松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北京白癜风哪家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yfyl/427.html
- 上一篇文章: 朝鲜的命运,早已在大国的觥筹交错之间写定
- 下一篇文章: 生于豪门仍努力打拼,比真正的公主更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