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什么如何预防
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有哪些? 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 ①不可以改变、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等; ②可以改变、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超重/肥胖、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过量饮酒、精神紧张等。 如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1.健康饮食 原则:低胆固醇、低脂;减少食物中的盐分和糖分;增加食物中的谷物、蔬菜、水果、鱼类的摄入量。 2.控制体重 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8.5~23.9)。减肥应逐步进行,每周不要超过1千克。适当运动加健康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 3.适当运动 适宜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心肺功能,调节紧张情绪。可根据个人喜好和运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跳舞、家务劳动、游泳、骑自行车等。如果有头晕或胸痛等不适感觉,立即停止运动。 4.控制压力 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和工作,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每天坚持适量运动、休息和娱乐。 5.戒烟限酒 烟,越早戒越好,实在戒不了,每日吸烟量应控制在5支以内。酒,越少越好,男性每日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6.调脂治疗 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2~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1次;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 所有血脂异常患者首先应调整生活方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降脂治疗的首要干预目标, 他汀类药物,中等强度起始,根据患者的达标情况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如果胆固醇水平不达标,可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 7.控制血糖 健康人40岁开始每年检查一次空腹血糖。年龄45岁者,如有其他危险因素:肥胖(BMI≥28);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有高血压(血压≥/90mmHg)都应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 首先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平衡膳食、加强体育锻炼。3~6个月后若无效,可口服二甲双胍。每半年进行一次OGTT评估。 8.控制血压 有研究显示,收缩压每下降10mmHg,冠心病风险下降20%,卒中死亡风险下降30%。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90mmHg以下;伴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者,血压应控制在/80mmHg;24h尿蛋白超过1g者,血压应控制在/75mmHg。 诚挚说明:图文源于网络,特向原撰作者致敬,版权及初发权仍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xgpw/6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个家庭富不起来的三种原因
- 下一篇文章: 到底什么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问医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