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皮肤性病相关知识,在学到“荨麻疹”这个疾病时,听到老师讲是“xún麻疹”,大学时候有的老师说是“qián麻疹”。那么,到底它的读音哪个是正确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有了所得。今天就将所得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一起进步。

“荨”的小篆写法

实际上,“荨”有三个读音,分别是tán、qián、xún。三种读音不同,其代表的含义也不同。我们都知道,中国很多汉字都有不同的读音,而不同读音也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如果连常见的多音字都不能很好的区分和使用,势必会在学了很多中国语言知识的外国人面前汗颜。今天我带大家认识这个“寻常”而又“简单”字。

荨tán

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给了 个音,给的解释是:“莐藩也。从艸尋聲。”《广韵》给的读音是tán。《尔雅·释草》里说:“荨,莐藩。”《疏》里注解:“知母也。”所谓的荨,其实就是知母草。

知母草

知母草的根用来入药,就是我们常用的药材知母。

知母饮片

《神农本草经》中说:知母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临床中常用来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荨qián

作此读音时,是指一种植物,叫做“荨(qián)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厘米,四棱形,分枝少。这种植物茎叶有毛,皮肤接触时会引起刺痛。

荨麻这种植物也有药用价值。荨麻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以来就作为药用。在欧洲,荨麻用于治疗关节炎、慢性皮肤病等。荨麻制剂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头皮屑及防止脱发。

在中国,宋代《图经本草》早有记述:荨麻全草可以入药,具有祛风定惊、消食通便之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产后抽风、小儿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高血压、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荨麻疹初起、蛇咬伤等。

荨xún

当用于口语专用词时就是“xún麻疹”。记住重点哦,只有口语读这个疾病名称的时候读xún。那么为什么这样说呢?

“荨麻疹”本来的读音就是“qián”,但是由于下面的一些原因,导致了它现在的读音。

《本草纲目.草部.荨麻》里说:“荨麻,荨音寻。时珍曰:川、黔诸处甚多。其茎有刺,高 尺……”查阅相关资料可知,李时珍是湖北人,而“荨”作为南方方言时义同“寻”,可见:虽然《本草纲目》中介绍“荨qián麻”时候用xún,主要是由于方言所致。而且“荨”下面本身就是一个“寻”字,所以久而久之,老百姓见文生“音”,就习惯了读“xún”。才产生了现在一致读“xún麻疹”的现象。

而今,我们在网上输入的时候,搜狗会这样提示和引导我们:

“荨麻疹”和“荨麻”有联系吗?

在查清楚“荨”的读音和各义后,我又有了新的问题:荨麻疹和荨麻虽然因为方言问题而读音不同,但是他们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为什么这种皮肤疹要叫做“荨麻疹”呢?

我们知道,老百姓称荨麻疹又叫风团、风疹,是一种皮肤变态反应。这种皮肤病的特点就是来得快、消得也快,而且消退后不留痕迹,基于这个来去匆匆、不留痕迹的特点和“风”性相似,所以古人在命名时用了“风”来作前缀,起名曰风疹、风团。

我们再来重温《本草纲目》:“荨麻,……气味辛、苦、寒,有大*。主治呕吐不止。蛇*,捣涂之。风疹初起,以此点之,一夜皆失”。就是说,荨麻这种植物可以专治风疹,而且起效迅速,故将此植物名用来称呼风疹这个疾病,即荨麻疹。

怎么样?今天我们不仅知道了“荨”这个字的多种读音和其相关本义,更认识了一种治疗荨麻疹的植物药,那就是荨麻。

但是,荨麻疹又很多类型,不是所有荨麻疹都能用荨麻来治疗的。而且古籍中也写到:荨麻用来治风疹初起。因此,如果有人患荨麻疹,建议患者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治,万不可自行用药。

周海玲医生出诊安排周海玲医生个人工作室

如果您有身心健康相关疑问,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xgls/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