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博野万亩柴胡让贫困群众抱上金娃娃
刘士良带领技术骨干查看柴胡长势。张旺辉摄 人民网石家庄11月3日电“一定要确保加工质量,须根去净,根条顺直……”近日,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杜各庄村翠伟柴胡知母合作社负责人刘士良正在加工车间检查指导在合作社务工的贫困户加工中药材。 “今年我家种柴胡收入了三四万元,老伴在合作社打工加工药材,每天还能挣元左右,以后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59岁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高大爷谈起今年的收成一脸笑容。说起加入合作社的好处,高大爷如数家珍:统一供应种子农资、统一收购销售,市场价格波动时合作社还有保护底价…… 目前,博野县像高大爷这样依靠中药材种植摆脱贫困走上幸福路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还有1多人。毗邻“药都”安国的博野县柴胡种植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但由于品种质量及销路等问题,种植规模一直不大。 “以前,全村柴胡种植面积也就是百十来亩,均是各家散种,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到现在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多亏了引路人刘士良。”现在已经是翠伟合作社理事的何福增对该县药材种植历史记忆犹新。年,村民刘士良经过朋友介绍,从北京弄来了一些改良后的柴胡种子,从那时起,博野县柴胡种植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他也成为靠着中药材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当时我在我们村试种了亩,新品种柴胡产量高、质量好,生长期抗病能力强,当年我就赚了四十多万元,一下子把群众的胃口给吊起来了。”刘士良谈起当初冒险试种新品种柴胡的时候,感慨不已。到年,杜各庄村柴胡种植面积已经突破了0亩。在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刘士良牵头发起成立了博野翠伟合作社,对农户进行育苗、种植、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采收、加工、销售等技术培训和指导。 经多方积极接洽,刘士良和日本津村株式会社建立了直接的销售渠道,合作社的柴胡全部出口日本。尝到甜头的村民种植热情高涨,全村柴胡种植面积逐年倍增,并发展到了周围的村子。博野县柴胡种植大户高辉高兴地说:“我们种植户不会为销路发愁,价格也有保障,因为和翠伟柴胡合作社签了订单。今年我家种了20亩,合作社按每市斤60元收购,除去种子、农资、农药的费用外,纯收入10万余元。” 在*府扶贫资金的支持下,刘士良的合作社规模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河北省“千企帮千村”行动开展以来,刘士良和他的伙伴们,积极帮扶贫困村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发“租金”、到合作社打工挣“薪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等多种形式,带动全县13个村子的1多名贫困群众依托柴胡种植走上致富路。今年,博野县柴胡种植面积突破亩,成为河北省最大的柴胡种植基地,翠伟柴胡合作社也被河北省扶贫办评为年河北省扶贫开发龙头企业。 “能够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我感到由衷地自豪。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千企帮千村’工作举措,让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谈起未来,刘士良豪情满怀。(付兆飒、张旺辉、张锦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xgls/12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冠心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老年人最容易
- 下一篇文章: 人未老,血管先衰重视这根致命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