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家的宝贝孙子刚刚2岁,近日由于频繁咳嗽发热,儿科医生听诊肺内有湿啰音,因此做了一个胸部CT检查,除了孩子肺内有一些支气管肺炎之外,我们还发现小患者食管左旁有一个短条状高密度影,那么这个条状高密度影是什么呢?是不是既往进食鱼肉后的鱼刺或鱼骨头呢?还是单纯淋巴结钙化?答案当然不是。仔细观察,这一纵膈内短条状高密度影在食管壁外侧,食管壁周围并无穿透积气及炎症反应征象,高密度影疑似连接主动脉及肺动脉,那么谜底究竟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先跟随放射君了解一下——动脉导管韧带:胎儿期,动脉导管是一种正常结构,它允许离开右心室的大部分血液绕过肺循环并有效地绕过发育中的肺部进入降主动脉。功能性完全闭合通常发生在足月新生儿出生后24至48小时内,永久闭合直到出生后2-3周才会发生,永久性关闭、完全闭锁后形成动脉导管韧带,若不闭合即形成动脉导管未闭畸形。了解了动脉导管韧带,自然,动脉导管韧带钙化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动脉导管韧带是动脉导管闭合的有力证据,动脉导管韧带钙化也是一种生理性钙化,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其形态可能与动脉导管韧带本身形态及年龄有关,小儿倾向于条状钙化,成人倾向于斑点状钙化。小儿动脉导管韧带钙化(calcificationoftheligamentumarteriosum,CLA)是小儿胸部CT平扫中的常见征象,常易误诊为伪影、淋巴结钙化及纵隔病理性钙化。因此,正确认识CLA这一征象很有必要。小儿CLA的CT特征部位:常见于动脉韧带走行区(主肺动脉稍左侧到降主动脉起始部),轴位常在主肺动脉窗层面见到;矢状位对于CLA解剖形态显示最好,位于动脉导管三角区内,连于主动脉弓下缘与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形态:可表现为点状、条状、曲线状、壶腹形及结节状钙化,其中点状钙化最多,其次是条状钙化;CLA形态可能与动脉导管的形态有关。CT值:钙化的CT值在82~HU。一般点状钙化由于容积效应,CT值较低;较粗的条状、曲线状及结节状钙化CT值较高。小儿CLA的鉴别CLA因其位置特殊一般不难诊断,但也因其位置特殊常被误认为主动脉弓钙化。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CLA还可能被误认为是伪影,在小儿最容易将CLA误诊为淋巴结的钙化或食管异物。放射君以上的介绍让人豁然开朗,王大爷家的宝贝孙子纵膈里条状高密度影原来是个正常征象,所以说我们做胸部CT检查时,提前了解了小儿动脉导管韧带钙化的存在非常重要,CLA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正常征象,是一种生理性钙化,与年龄增长没有相关性,正确认识CLA的解剖位置及影像学特征,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及误诊。作者:放射科 韩蕾 于海宾编辑:宣传科 杨心睿审核:宣传科 张 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sltx/1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