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文化竹林七贤嵇康绝交山涛一
—在这里认识焦作,读懂覃怀—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是中国文化史上引人注目并备受争议的文人群体,殊不知却是古老覃怀大地上遗留的文化符号。百家岩下,丹水河畔,竹林深处,溪流滩岸,曾到处流传着他们荡气回肠的故事,遗落着他们醉酣吟咏的画卷。xi主席讲,“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众多关于竹林七贤的学术著作中,赵剑敏先生的《竹林七贤》算得上一篇难得的佳作。作品中,作者通过史实的钩稽,加以文学手笔、哲学思考以及心理分析,给人们“还原”着竹林七贤在怀川的历史场景、人物活动及风土人情。本期起,九道堰传媒将陆续转载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赵剑敏先生的这部佳作,让这个鲜活难懂的文人群体被更多的焦作人所认识、所了解。
A. 谈到嵇康,便无法回避他那封 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可以说,嵇康之所以成千古之名,与此书有关;嵇康遭杀身之祸,也与此书有关。盛名之下,伴着烈祸,无论怎样看,此书当是嵇康人生的里程碑,也是文人史上的里程碑。 走上这块里程碑的台基,眼前便是竹叶婆娑,一幅七贤图;便是柳枝摇曳,锻铁声声;便是屠刀横向,一曲余音水绕的《广陵散》。 嵇康忽明忽暗的身影,拿着那封书,仄仄地逼来。 嵇康的这封书,写给山巨源,山巨源即山涛,“竹林七贤”之一,是嵇康的好友,岂止是好友,简直是密友。好端端的密友,为何突然要绝交? B. 如果将这问题拿到大街上去问,一般回答定然是:山涛出卖了嵇康的利益,山涛陷害了嵇康,至少,山涛做了对不起嵇康的事情。如果将这问题摊到不知内情的学者书案上,答案也不外乎这些范围;利益关系的变化,*派立场的迁移,道德伦理的丧失,且责任在山涛方面。 然把史书掀开,真正的缘由,简直能让文人和官员吓一大跳,原来是山涛要让嵇康做官,做的还不是无足轻重的小官,是掌握官员选拔的吏部郎的要职。这位置本是山涛呆着,只因他被提拔为更大的官,故推荐了嵇康来接替。 山涛推荐嵇康,不仅仅是推荐,而且是极有把握地把这要职送给嵇康。只要嵇康答应,立马就可上任,因一切山涛都已安排妥当。 山涛尽心尽力,把美职留给了嵇康。 按照山涛的*治经验,及对老友潦倒境遇的了解,嵇康随便从哪个角度讲,都应接受他的一番美意: 不错,嵇康有官职,官居中散大夫。以布衣的眼光打量,嵇康似乎挺有身份。可站在*权中心的角度来看,这中散大夫哪能算官,十足的闲职,备备顾问,有聊胜无,不过是官场的摆设。 嵇康该丢弃中散大夫,接受举荐。 在“官本位”的国度中,做官意味着钱财,意味着地位,意味着荣耀。当然,这里所指的官是实官、权官、真正的官,而非那种可有可无的官。在官职上,凝聚着高级生存所需的一切,你想光宗耀祖,那你就得做官;你想封妻荫子,那你就得做官;你想荣华富贵,那你就得做官,你想治国平天下,那你更得当官。不当官,所有美好的梦想都是扯淡;不当官,连鸡毛琐事都得求爷爷告奶奶,腆着脸磕头作揖,无法维护起码的人格。嵇康虽说当了个中散大夫,可经济来源有限,薪俸薄得很,入不敷出,生活困顿异常,竟也能以打铁来贴补生计。 嵇康该丢弃中散大夫,接受举荐。 嵇康想学老庄,学神仙,逍逍遥遥不受任何拘束。可学神仙,得炼丹服饵,这需要巨大的开支,缺乏足够的资财来源,嚼着菜根,喝着稀粥,望登仙界无异是画饼充饥。何晏可算是崇尚老庄、神仙的祖师,他也做了官,且想着法把官位推向至高,凭着高官厚禄,才将求神仙事做得风风光光。至于中散大夫的俸禄,打铁的收入,只能食食 烟火,低等的 烟火。 嵇康该丢弃中散大夫,接受举荐。 俗话说,当官要当管官的官。吏部郎职当朝廷重任,是“龙门”的把关者。在这“龙门”之下,多少“鱼虾龟鳖”翘首以待,期望一个背翻腾越过去,无官的想把官当上,小官想把官当大,大官想把官当贵。当得吏部官,便拥有无比的尊严,所有希冀当官升官者,都将捧着你,围在你的身边打转,看你的脸色,待你胜过父母。求此职的人多得如过河之鲫,梦寐以求也求之不得。 嵇康该丢弃中散大夫,接受举荐。 是的,嵇康是魏王室沛王曹林的乘龙快婿。曹林系曹丕的异母兄弟,即便早年是天璜贵胄,然而在*权已被司马氏控制下的今天,称之为明日*花并不为过。推而论之,作为曹林的女婿,实在不足道哉。此情此景下,乘龙快婿并无半个“快”字可言。乘一条即将衰亡的龙,实在不及骑一匹锦鞍金镫借风展蹄的千里马。 嵇康该丢弃中散大夫,接受举荐。 眼下*治大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曹魏王室的威风已如大江东去,贵为天子的高贵乡公曹髦,充其量仅是个傀儡,*权的主角换成了司马昭。举目长望,皇位更迭之事早晚得发生。作为曹魏王室的远房姻亲,嵇康应明白,曹魏*权已不足恃,非但不足恃,甚至还将给他带来致命的危险。识时务者为俊杰,唯有及时地调整*治立场,与司马集团作有效的合作,才能保身保家保前途。 嵇康该丢弃中散大夫,接受举荐。 谈到忠于王室,维护正统的问题,对广大找饭吃的官员而言,最多是遵守阶段性的道德,否则,真有些愚不可及了。假如天下确实有道德这回事,那么,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禅汉自立,又怎么解释?司马氏的所作所为,尽管受到舆论的非议,若透实地看,不过是易时易地易人,步了曹魏的后尘而已,不足多怪。见怪不怪,方显出大丈夫气慨。 嵇康该丢弃中散大夫,接受举荐。 山涛如是想,想得很明白。 C. 论公道,山涛此举不可谓个人意气用事,倒是有些内举不避亲的境界。 吏部郎是掌管天下公器的要害位置,它的担任者须具较高的德望,须能通盘考虑问题,须以君子之道审察被选对象。这些要求,崇尚“老庄”的嵇康,在言行两方面均很符合。他是个名士,且是个大名士,精于清谈,为人倜傥,城府深沉,喜怒不形于色,在朝野享有相当的声誉。 嵇康曾以宗教式的语言,坦诚地说过: 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 气静,用自然态度看世界;通达,不以己欲衡量事物。嵇康不但是个合格的人选,而且是个百里挑一的人选。 论私谊,嵇康是山涛的熟知旧雨。山涛铭记着那二十年的山阳岁月,密切的竹林相游,倾心的人生长谈,同气的激扬文字,虽说曾有过争执,带来一些小小的不快,然他欣赏嵇康,欣赏他的风度,他的气韵,他的才学,一直把他视作难得的知己,并为有这样高迈的朋友而感到欣慰,不止是欣慰,更有些自豪。自走出竹林,步入朝廷后,山涛一刻也没忘记老友,随时云南白癜风正规医院云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rybw/97.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绵阳高一学生不幸患上黑色素瘤后,父亲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