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血管外科学会(ESVS)共同制定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指南发布,上一版指南于年公布。新指南同时发表在《欧洲心脏病杂志》上。

指南指出,外周动脉疾病包括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肠系膜动脉、肾动脉、上肢和下肢动脉疾病,是一种累及多处血管病变的情况。

对于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一方面要强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和控制,也要注意病变部位的管理,推荐多学科血管团队共同决策。

指南建议,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应接受优化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部分。

新指南 的亮点在于,首次以独立章节列出外周动脉疾病的抗栓药物应用,主要建议如下:

1、不论有无症状或是否进行血运重建,所有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都需要接受抗血小板治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至少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个月。

2、在下肢动脉疾病患者中,仅建议有症状或血运重建术后的患者应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其中氯吡格雷是优选药物。

3、长期抗凝治疗仅建议用于有抗凝适应证(如房颤)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而且只有近期接受血运重建的患者才可以在应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的基础上进行抗凝治疗。

无症状颈动脉疾病的血运重建,新指南也有重要变化:新指南仅建议有卒中高风险的患者进行血运重建,而旧的指南建议所有无症状颈动脉疾病患者接受血运重建。

对于颈动脉狭窄70-99%的无症状患者,在搭桥术前不建议进行血管重建治疗。但对双侧均为70-99%狭窄,或,一侧70-99%狭窄,另一侧为闭塞的患者应进行血管重建治疗。

提示中风风险较高的因素如下:

关于肾动脉疾病,新指南反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常规接受介入治疗。但对部分肾动脉狭窄患者,包括不能解释的心力衰竭或突发肺水肿者,以及肾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者,可建议血管重建。

对于下肢动脉疾病,新指南引入了新的WIfI分类法,以评估威胁生命的慢性下肢缺血。WIfI分类系统包括3个与截肢有关的重要因素:伤口(W)、缺血(I)和足部感染(fI)。

来源:

1、VictorAboyans,Jean-BaptisteRicco,Marie-LouiseE.L.Bartelink,etal.ESCGuidelineso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s,incollaborationwiththeEuropeanSocietyforVascularSurgery(ESVS).EuropeanHeartJournal..doi:10./eurheartj/ehx

2、ESC官方网站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该书 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医院心内科工作了58年。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 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rybw/7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