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草药方剂阴阳解析案
小儿中草药方剂阴阳解析案例(2) 患者性别:女年龄:5岁3个月 诊断:长期咳嗽 5月20日处方: 桑叶10g、菊花5g、桔梗5g、炒苦杏仁5g、连翘5g、芦根10g、薄荷5g、蜜枇杷叶10g、蜜紫菀10g、百合10g、南沙参10g、川射干10g、蜜麻*绒5g、炒莱菔子10g、炒麦芽15g、焦山楂10g、白薇5g、地骨皮5g、炒葶苈子5g、紫苏梗5g 用法:4剂,水煎服,2日1剂,一日三次,每次ml,饭后半小时后温服。 解析: 阳性药:杏仁、蜜紫菀、蜜麻*绒、焦山楂、紫苏梗 平性药:桔梗、炒莱菔子、炒麦芽 阴性药:桑叶、菊花、连翘、芦根、薄荷、蜜枇杷叶、百合、南沙参、川射干、白薇、地骨皮、炒葶苈子 君药:炒葶苈子 杏仁:苦,微温。有小*。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紫菀:辛、苦、甘,微温。归肺经。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麻*: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紫苏梗: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莱菔子:辛、甘,平。归脾、胃、肺经。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麦芽:甘,平。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消痈散结。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利尿。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发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枇杷叶:苦,凉。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百合:甘,微寒。归肺、心经。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南沙参:甘,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射干:苦,寒。归肺经。清热解*,利咽,祛痰。 白薇:苦、咸,寒。归肝、胃经。清热,凉血,解*,通淋。 地骨皮:甘、淡、寒。归肺、肝、肾经。清热退蒸,凉血。 葶苈子: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阴性药物多,阳性药物少,针对热多寒少;君药功效以泻肺平喘祛痰为主,针对实多虚少;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津血亏虚,内热上逆。 方剂中,桑叶、菊花、连翘、薄荷、川射干、白薇,疏散风热;蜜枇杷叶、炒莱菔子、杏仁、蜜紫菀、蜜麻*绒、桔梗,宣肺下气;芦根、百合、南沙参、地骨皮,清热生津;焦山楂、炒麦芽,消食化积;紫苏梗,理气宽中。 诸药合用以疏散风热为主,宣肺下气为辅,兼顾清养阴生津、消食化积、理气宽中。适用于小儿久咳并外感风热,津亏纳呆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rybw/5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古籍对骨肿瘤的认识与辨证治疗
- 下一篇文章: 学一味中草药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