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美的课堂在路上时代纪闻
劳动教育、研学实践教育和综合实践,是近年来中小学生家长日渐熟悉的“热词”,这三种教育实践课程,是日渐壮大的校外教育的三大支柱。 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更是把研学列为综合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教育主张自主、实践、开放,是行走中的课堂。 一路行程、一路学程如今是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成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开花的重要途径,它承载着教育的梦想,如同中国教育的“诗与远方”。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灵宝市区东25公里的寺河山,被誉为“亚洲第一高山果园”,远道而来的郑州中小学生们,随大车迂回腾挪,盘旋而上,车窗外林木茂盛,野草蓬茸,车内他们欢呼着,欣喜着,看红*相间的树叶层层叠叠,漫山遍野。站在山顶,极目远眺,群峦起伏,若隐若现,云海万千,幻化无穷,辽阔苍茫。忽一阵果香袭来,一眼望去,一大坡红彤彤的苹果低垂着,顺手摘下,咬上一口,清脆香甜……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苹果、中国苹果和灵宝苹果的前世今生吗?你听说过‘灵宝苹果之父’吗?你了解苹果这个大家族的兄弟姐妹吗……”在一座外形是三个鲜艳的红苹果造型的苹果文化馆内,一堂生动的苹果故事大课堂在此展开,让久居闹市的孩子们听不够,看不完。 高山之上,孩子们懂得果农像养孩子一样去种苹果。苹果从开花、结果、采收、入库再到餐桌上,经历99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呵护,每一颗苹果都带着果农的温度。 从春到秋,孩子们追踪着一个苹果的孕育成长,感受其间的苦乐酸甜,惊喜交集,那是有别于校园课堂的一次自然教育。这一切,如同美国著名作家、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所言:“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深秋的灵宝苹果小镇一片忙碌,白天,孩子们在苹果园体验采摘;入夜,在河南省最大的野外露营观星基地,他们仰望星空,识别星座……一顶顶露营帐篷渐次打开,一群群孩子相视而笑,短暂的营地生活和体验,熏陶着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的成长。 哈佛大学前校长查尔斯·威廉·艾略特曾经感言营地教育:“在我看来,几周在营地精心组织的活动里获得的教育,其价值也许比得上常规学校整整一年。” 近年来,研学异*突起,研学旅行正逐渐成为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形式。同时,新高考改革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指标,其有效施行也将推动研学旅行行业快速、稳步、健康地发展。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提出,当前我国研学旅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发展。 9月21日,“*河文化带”豫晋陕县域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联席会议在灵宝召开,三省四市的31家沿*教育成员单位各抒己见,灵宝市教体局和河南熊孩子成长教育集团,则分享了“灵宝研学模式”的点滴经验。熊孩子成长教育集团董事长秦晓杰认为,灵宝的函谷关、铸鼎原和西坡遗址,显示着中原文化、*河文化的厚重绵长,孩子们在此体验兴奋异常。 研学,即“文旅+教育”综合体,学研并重、研以为学,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式教育,通过时空变化、浸入式体验,让青少年得到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学习,对青少年的心智施加影响,令其发展更为完美。 研学旅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在体验中收获,一次研学旅行下来,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更是社会经验的增加、视野的开阔,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 他们在探索中逐渐打造出了自己的素质教育模式,将致力于培养知识完善、人格完美的个体。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 研学旅游,是游学的一种方式。游学以其特有的魅力备受学者青睐,从周游列国的孔子,到行遍各地的司马迁,从郦道元、李白到顾炎武,无不在游学中开阔了知识视野,丰富了文化积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是中国传承至今家喻户晓的教育古训。现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的模式和标志起源于美国。上世纪初,美国把它列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促进了美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被美国认为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年,“探究式学习”引进到法国叫“动手和面团”,年引进中国简称“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实践中利用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理念方式和模式,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路。 相比于其他,研学更注重发现事物的本质与细节,有许多细节虽是很平淡不起眼的,但差距往往都是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哈佛教授西奥多·莱维说过:“魔*藏于细节,多个细节组合起来的能量能摧毁一切。 ”每一个无法忽视的细节都会打动人心。巩义市长寿山上的熊孩子昆虫博物馆内,萤火虫廊道馆连着蝴蝶标本馆,平方米的展厅内,珍藏着来自五大洲40多个国家珍稀奇特的昆虫标本36万余件,其昆虫标本数量、质量均居国内同类博物馆前列。 在博物展览区、实景再现区、昆虫基因库及研学教课区、自然艺术区,孩子们看了又看。中华虎凤蝶、二尾凤蝶、阿波罗绢蝶、大紫蛱蝶……绚丽多彩的蝴蝶令人眼花缭乱,小极乐鸟翼凤蝶、蓝鸟翼凤蝶、虎凤蝶、丽斑尾凤蝶……种种美丽带着神秘,令人遐想无限。 金斑喙凤蝶是中国国蝶,特别稀少,极其漂亮,被列入国际濒危动物保护R级(最稀有的一级),位列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被誉为世界动物活化石。海伦娜闪蝶是秘鲁的国蝶,又称为光明女神蝶,十分罕见,拥有极致梦幻的美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蝴蝶,它的翅膀呈现为蓝色,蝶翼上的色彩由浅蓝、深蓝、湛蓝不断渐变而成,其上还有一条光环状的白色花纹…… 郑州外国语中学14岁同学李一鸣,在竹节虫前看入迷了,虫子的身体像一根直杆,脚紧贴在身体两边,身体像竹节似的分节,如同一小节竹枝,如果它们趴在竹子上,很难分辨它是一只昆虫。竹节虫分为绿色和褐色两大类,绿色生活在绿色植物里,褐色生活在干枯的树枝上。枯叶蝶也很神奇,翅膀合起来像是一片干枯的叶子,张开后又鲜艳无比。 他说,昆虫为了保护自己,会去适应环境,真想用这个原理去设计一个机器,可以随时变化颜色和形状,在各种自然环境下生存。昆虫世界的冰山一角,带给孩子们无限乐趣,他们认识昆虫的多样性、独特性,参与蝴蝶标本的制作、活体蝴蝶的放飞等体验,同时又探秘昆虫,在长寿山上观察“昆虫明星”的生活状态。与此同时,一座占地30余亩的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以营地教育的形式融合了历史知识、山水风景、博物馆群和训练基地,提升着孩子们的研学成果。 他们在巩义杜甫故里、北魏石窟寺、北宋皇陵等地,感知中原文化的悠久丰厚,又在浮戏山、长寿山体验秀丽山川,感受自然之美。美国营地协会曾提出:“每次营会都是在为孩子们掌握更全面的技能提供机会,如果说学术技能是未来职场生涯的门槛,那么营地教授和实践的非认知技能(社交、情绪管理、批判性思维等)才是成功的关键。”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个灵*唤醒另一个灵* 当今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没有将课堂教育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低、实践能力差,甚至在走向社会后发现“学无所用”。课本上的知识更多呈现前人的知识理论经验,无法与现实日新月异的事物有效衔接。 而研学教育,恰恰成为弥补这一缺陷的有效手段。不一样的学习,不一样的伙伴,不一样的老师,不一样的成绩,研学旅行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可设计空间大,让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多样化、多渠道、多方面地吸收知识,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 从事儿童成长教育多年的王镭不禁感慨:以自然教育为平台,最美的课堂在路上。自然教育的理念是“让教育回归自然,让自然成为教育”,研学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课堂的延伸,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方式。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走出学校,融入社会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研学活动超越了现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学生的生活和社会领域延伸与扩大,为孩子们开辟一个新的课堂,引导其收获传统课堂中没有的知识。玩中学,学中乐,让文化与文明携手,渗透在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来源:河南日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rybw/12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庆12批次药品不合规涉板蓝根决明子
- 下一篇文章: 好看还好养的多色玫瑰你见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