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能用的老中医秘方,家里有孩子的
这是上海儿科方面的名老中医孟仲法孟老的一些经验方。用药很平和,只要症状与中医基本思路对得上,不太懂中医的也可以拿来一试。大部分我在平时看病时验证过,有效哦。 一、健脾方 组成:*参15g*芪15g炒白术9g云茯苓9g陈皮4,5g白扁豆15g鸡内金4.5g炙甘草4.5g大枣6枚。 主治:健脾益气,消食助运。可治脾弱气虚,运化失司,纳呆便溏。消瘦乏力,虚弱多病。 (关键点:吃不胖,容易拉肚子,老说肚子胀不想吃,不肯运动,班里别的同学感冒必定也染上) 方解:*参甘平能健脾益气,*芪甘而微温,可补气升阳固表,白术燥湿健脾,茯苓渗湿利益脾,陈皮理气燥湿化痰,扁豆健脾止泻,鸡内金甘平健脾胃而消食积,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加大枣甘温补脾和胃,益气补血,缓和诸药之性。本方以*参、*芪为君,白术茯苓、扁豆、内金为臣,佐以陈皮,甘草、大枣。全方以益气补中为主,兼具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增纳之功用,甘而不腻,补而不滞,对脾气虚弱、纳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运化输布五脏六腑而致体弱失养、表卫不固、虚羸多病之儿最为所宜。 二、开胃方 组成:生山楂9g生姜3g砂仁3g六神曲6g藿香6g陈皮4.5g丁香3g川厚朴4.5g生甘草4.5g。 主治:开胃增纳,理气消食,温中止呕。 (关键点:不肯吃,稍微吃得不当心就要吐,舌头伸出来舌苔上白白的一厚层,嘴里吐气有臭味。) 方解:本方以山楂、生姜为君,山楂酸甘微温,能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生姜祛寒温中,可止呕消胀定痛;砂仁、神曲为臣,可助山楂、生姜养胃消食,理气解痉,有利胃肠道的畅通和吸收;佐以陈皮、丁香温中理气开胃,川朴燥湿健脾,与藿香协同有化湿和中,抑止肠道病原菌作用,可除口臭和腹胀。 三、养胃生津方 组成:生地10g石斛10g北沙参10g乌梅6g麦冬9g生山楂6g生甘草6g。 主治:滋阴养胃,益液止渴。 (关键点:同样不肯吃,但舌苔看不到,就看到舌头红红的,老叫嘴巴干,但又不能喝冷水) 方解:生地、石斛滋阴生津,养胃清热;沙参、麦冬可加强上两味养阴清热之性。乌梅、白芍有敛阴生津养胃作用;木瓜和胃化湿、配以山楂能消食化积;甘草和中调味,使全方养胃生津之功更著。 四、健脾养心方 组成:*参15g*芪15g茯苓10g酸枣仁6g石菖蒲10g钩藤6g丹参10g红花6g桃仁10g生龙骨、生牡蛎各20g甘草6g。 主治:心脾两虚,心神不宁。 (关键点:莫名其妙晚上醒或晚上哭闹,已上课的小孩注意力不易集中,脾气急躁,有点让人怀疑是否是多动症的小孩) 方解:*参、*芪、茯苓益气健脾安神;酸枣仁,钩藤宁心安神;丹参、红花、桃仁活血通络安神荣脑,加上龙骨、牡蛎可更增强上述作用。故本方健脾助运、增纳开胃,能促进病儿的消化吸收,又能补血活血,使血流畅通,以增脑部血供,荣脑安神养心,使病儿专心学业,神定心安而能宁静智慧。 五、上感方 组成:银花9g白菊花6g板蓝根10g桑叶9g紫菀6g前胡6g桔梗6g荆芥6g辛夷6g甘草4.5g (关键点:感冒了,有这些症状的,如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倦怠乏力,发热畏寒都能用。其他如鼻炎、咽炎,轻度扁桃体炎,早期气管炎等症状类似的也能用。) 方解:银花、菊花、板蓝根能清热解*,对细菌病*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有效;桑叶、荆芥、辛夷疏风解表,抗敏通窍;紫菀、前胡、桔梗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甘草和中调味。本方清热解表宣肺,风寒风热兼顾,应用较广,对上感有较好疗效。 六、益肺方 组成:紫菀9g北沙参9g制半夏6g杏仁6g白前6g白花蛇舌草10g蒸百部9g当归6g五味子6g生*芪9g陈皮4.5g甘草4.5g。 (关键点:反复咳嗽,痰多体弱,脾肾不足,久咳不愈者更宜。一般咳嗽也可用。) 方解:本方用紫菀温肺止咳;沙参清肺祛咳;百部、杏仁可加强化痰止咳作用;用半夏燥湿祛痰,五味子补肾敛肺,以减少气道分泌;白花蛇舌草清热抑菌,且可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利肺窍炎症的消除;当归活血疏脉,可改善肺的微循环,有益气体交换,加上*芪的益气健脾提高免疫力和调整植物神经的功能,弛缓气管和支气管的紧张痉挛而有利于止咳平喘;陈皮、甘草有化痰镇咳、调味作用。本方根据小儿咳嗽寒热并存而呈外寒内热之象。故方中温凉兼用,寒热并施,脾肾兼顾,经多年应用,对治咳颇有卓效。 七、定喘方 组成:胡颓叶10g炙麻*6g灵芝6g射干6g五味子6g仙灵脾6g炒白芍10g炙苏子6g生*芪10g紫菀9g银杏9g姜半夏6g甘草6g。 主治:哮喘 (关键点:正在发,咳得厉害而且痰多。再有如果同时还怕冷发热,面色苍白,舌红苔腻,气促之类,也能用。) 方解:胡颓叶、麻*止咳平喘,胡颓叶有清热解*化痰作用而性味寒凉。麻*则辛温散寒,二药合作可去寒邪而清内热。灵芝、射干具平喘作用而加强上二药之功;仙灵脾补肾,有活跃肾上腺皮质功效,增强全方抗炎定喘作用。白芍、苏子解除支气管痉挛;*芪益气补中健脾,能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紫菀、银杏、半夏可加强止咳化痰平喘作用。此为比较全面兼顾的定喘方剂。 八、增免方 组成:太子参15g炙*芪15g仙灵脾6g五味子6g*精6g麦冬6g白术9g甘草4.5g。 主治:健脾补肾,益气开胃 (关键点:能提高小儿免疫功能,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小孩子身体弱,老是病,但不是什么大病,可以一试,发作的时候不适合!) 方解:方以太子参、*芪为扶正主药,二药能益气升阳,健脾固表,有利肺卫之巩固,纳化之健运;久病小儿常脾虚及肾,可有肾气失旺,气血不足之证,故加仙灵脾、五味子、*精三味,以作补肾固精,并用白术益气健脾,麦冬生津养胃,甘草和中调味,协同诸药而起气阴互朴,脾肾皆荣,扶正达邪,增强免疫抗病之功能。观之全方,功能健脾补肾,益元扶正,提高小儿免疫力。 九、清暑生津汤 组成:生石膏20g知母4.5g竹叶6g西洋参3g鲜石斛6g鲜生地12g鲜芦根20g*芩3g甘草4.5g粳米15g。 主治:小儿暑热症 (关键点:这是小儿夏季热的专门方。如果小孩子夏季高温期间长期发热不退,以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主要症状。出生后的 个夏季为多见,且以后可以每年夏委热,这方子有较好疗效。) 方解:本方从白虎加人参汤化裁而来。在原方清热益气的同时加强清热养阴作用。石膏、竹叶、知母、*芩清肺胃之热,生地、石斛、芦根可凉血滋阴,在清热中增强益液生津之力。粳米、甘草和胃以护胃气。此方对暑伤肺胃患儿最为合适。 特别提醒:剂量单位是克,有几个是有小数点的,不要漏看了,漏看了就是十倍量了。吃坏别怪我。还有就是这是小儿适用的方子,不是婴儿适用的方子,我自己只在3岁以上的小孩子用。此外,卖萌、溺爱的家长就不要凑热闹了。经常有人看病的时候问我们家有个小囡如何如何该怎么治,一打听年龄,80后。泪奔,不说了。 御医传人陈博士,未来我会为大家分享各种各样我亲身了解的临床知识、真实案例,分享真正的科学养生道理,努力把养生变成一件有趣、有益的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rybw/1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秦伯未治法述要之湿病治法
- 下一篇文章: 用药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