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扁平疣 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404/8813113.html

同起垒土合筑九层之台

“让我陪你慢慢跑”主题征文推荐(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士人始终站在“一切为儿童成长”的立场,把儿童放在眼里,装在心里,尊重儿童,努力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符合儿童的需要,以大爱与虔诚追寻着“一所看得见未来的学校”美好愿景。

上期推文字里行间无不透射出“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的教育理念,本期在上期的基础上继续推荐主题征文教师5篇,家长4篇。

教师篇

01

长长的路,慢慢的走

*静

“我们要做的是调整心态,静下心来去好好研究教育的深刻内涵,发现教育其实是一门慢的艺术,需要的是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相信孩子,用心等待孩子的成长,等待孩子的成才。”

向上滑动阅览

教育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教育更是一门慢的艺术。“让我陪你慢慢跑”其中蕴含了很多关于“慢教育”的学问,“慢教育”所蕴含的教育哲理,如同一股清泉沁入心扉,让人弥久难忘。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的是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静待花开。纵观现时代的社会节奏,每个人都处在快速竞争的环境下,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被快节奏推着走,哪怕自己想停下来休息一下都不行。因为你会发现,稍微停下来一会儿,就会被别人追上。于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的教育也变得越来越功利,当孩子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就要开始接受教育,听音乐、听故事、听英语……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熏陶。因为人们觉得,这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当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跟别人家的孩子的对比。我经常听见周围的人在讨论谁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有多好多好。于是乎,为了追赶上别人家孩子的步伐,很多家长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很多时候甚至无视孩子的年龄特征,三岁就让孩子背《唐诗三百首》,四岁就要开始学外语,五岁就要弹钢琴……孩子的肩上无形中背负了太多不该有的压力,这其中有太多成人化的痕迹和理想。其实,我们都忽略了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该有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一味地按照成人的思想强加给孩子,替孩子安排一切所谓“为你好”的行程。但静下心来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跟你说话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因为他们过得不快乐,他们需要的是静待花开。而我们要做的是调整心态,静下心来去好好研究教育的深刻内涵,发现教育其实是一门慢的艺术,需要的是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相信孩子,用心等待孩子的成长,等待孩子的成才。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的是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在学校里,很多教师的课堂就像在做机械化的工程一样,利用之前或别人备好的课,不做任何的修改就直接拿来用。有时甚至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不管不顾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就一个劲地往下上课。表面看起来好像课堂的效率很高,教学进度很快,但是学生真正学进去了多少,也只有教师自己知道。而且这在另一方面,会造成家长的疑惑和焦虑。家长在家中教育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竟然有这么多不会的地方,然后就拼命地想要补上漏洞,一旦孩子有一点跟不上,家长就开始焦躁不安,发脾气。孩子就会变得害怕担心恐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到学校以后又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会对孩子造成极度的 。我认为,教育是慢的艺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的是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不能为了赶进度,甚至教师自己想偷懒,就不顾学情,胡乱上课。相反的,我们要从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准备上课的内容,把握上课的节奏。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哪怕现在的教育可能是慢了一些,但是对于学生自己而言是当下 的成长。这学期,因为各种工作的原因我一直在换课,出去培训,导致自己班的上课节奏和计划被打乱,多的时候一天四节都是语文课,少的时候三天没有一节语文课。再加上这学期的教学时间少,很多时候怕上不完,我就开始加快自己的语速和节奏。聪明的学生能很快的跟上,但是部分学生的反应却很慢,很多时候接不上来。然后我就开始发火,责备这些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不积极举手发言。于是我就把知识点都告诉学生,却忽略了他们自己思考和接受的时间。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真不应该,是自己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过快的语速和要求对后半部分的学生而言拔高了。从这件事中我也深深地认识到,对待孩子的成长,不能有半点儿急躁,更不能越俎代庖——教育的成功从等待开始,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的是用心发现,多点鼓励。众所周知,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更何况是小朋友。因此,对于学校里,小朋友们一次又一次的犯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所以在教育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多一点耐心,少一些生气,心平气和地跟孩子们讲道理,做出要求,积极地引导孩子往好的方面去发展。这有时候比一味的批评甚至怒吼有用得多。而且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的身上有很多的优点,而不是只有你看到的错误和缺点。我的班上就有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喜欢无缘无故地去弄别人,打别人,我采取了众多的教育方法,却都不见效。正当我发愁时,一次偶然的加餐时间,我看到他竟然主动地把全班小朋友乱放的牛奶盒一一摆放整齐,我的心瞬间触动了。原来孩子的身上并不是只有我看的缺点。于是,我静下心来,仔细回放了孩子入学以来各方面的表现,发现这孩子特别爱做值日,还做得特别干净,平时还会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想完之后,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大地表扬了这个同学,希望大家都能够向他学习,还让他当了卫生委员,监督其他同学做值日。自从那之后,我们班的卫生比之前干净了许多,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也收敛了很多,不再主动去弄别人了。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用心发现孩子们身上独特闪光点的重要性,更明白了鼓励和表扬对孩子们来说有多重要。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的是认真倾听,走近学生,耐心陪伴。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 的想法,他们需要被尊重,但很多时候我们大人直接忽略了孩子的想法,觉得自己想的就是正确的,这是为孩子好,殊不知这违背了孩子的意愿,有时候收到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刚入职时候的我,对教育有着无限的热情,每天都希望能把知识多教点给学生,对于个别落后的孩子,都巴不得跟着他们回家去继续补习。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一直用“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这么说是为你好”等等类似的字眼,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一顿说教,但却从来没有听过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慢慢的就会发现,孩子们的错误还是依旧再犯,再对他进行教育时,永远都是默不作声,或者点点头。当他一转身就忘记了之前的一切,教育效果太少,而我却累得不行,还一直反思该如何对孩子进行说教。终于在年度语“让我陪你慢慢跑”产生之后,我豁然开朗,为什么说教一直没有用,因为孩子的内心并不认同你的说法,所以才会屡教不改,一直犯错。于是我开始放低教师的姿态,走近学生,每次在学生犯错误时,我都不说话,让他们自己先把事情讲清楚,把自己当时做错事的内心想法告诉给我听,然后自己说一说该如何处理。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我再耐心引导,明确错误,换位思考,从他们的想法出发去沟通交流。这样一来,我发现,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跟我聊天,把自己遇到的或者看到的事情都来告诉我。最主要的是,之前犯过的错不会再犯了。看着他们一天一天地健康快乐成长,我觉得倾听和沟通真的很重要,它能让你不在高高在上,而是和学生成为朋友。我愿意用我的一切耐心陪伴他们的成长,更愿意慢慢地等待他们的绽放。

,我想借用张文质先生说的一句话来总结:“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rybw/1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