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医仙草清热润燥之宝5知母的功效
尊敬的同修们、道友们,我最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那么今天这篇文章,就站在易医、道医角度来跟大家聊一聊这个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宝物——知母。 知母,大家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先给你们做一个小小的汇报。知母,也叫毛知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最主要的产区是在河北。 知母的种植是在每年的春秋两季,种子种植一般需要四年才能采收,秧苗繁殖,需要两年以上才可以采收。知母的适应性很强,野生于向阳山坡地边草原和杂草丛中,土壤多为*土及腐殖质土壤上。 知母比较耐寒,北方可在田间越冬。喜温暖,耐干旱,除幼苗期须适当浇水外,生长期间不宜过多浇水。特别在高温期间,如土壤水分过多,生长不良,根状茎容易腐烂。低洼积水和过劲的土壤均不宜栽种。 知母的花期呢?是在每年的5~6月份;果期呢?是在每年的8~9月份。采摘期可分春秋两季,春季可在3~4月份,秋季可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采摘后,除去须和泥沙及外皮,晒干。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置通风干燥处,防潮,以备切片入药。 据官方记载,知母这味中草药的味苦,甘。 大家想没想过,知母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按道理来说应该酸甜苦辣都应会具备?可为什么,它的味道却只有苦、甘呢?它可播种于秋,也可采摘于秋冬,根据以往的经验推理,知母应该是苦与辛,甘味的合和体,可为什么知母这味中草药,却没说有辛味呢? 关于味“甘”的这个部分,我觉得不需要我过多解释,为什么呢?9~10月,正是戌土当旺之月,戌土对应的是人体的胃,味甘也非常正常。那么它的味苦呢? 其实关于这个部分,我也是仔细研究了一下,知母的 药用价值和桔梗一样,也是在皂苷D上。据科学研究,知母的皂苷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每年的5、9、10月采收的含量 。 这说明什么呢?它也是以吸纳夏秋两季能量为主的,夏主苦,秋主辛,故而知母味苦,但也是只有微微的苦。至于辛味,虽然在现代的中医药大学教材上没有体现,但很多中医古典是都有记载的。 只不过记载的,也都是只有微微的辛味。 据官方记载,知母的药性归经是归于肺经、胃,肾经 在传统的中医学当中,知母的归经是归于肺、胃、肾三经,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觉得,主要是在结果和采收季这里的。 知母是几月结果几月采收,大家还记得吗?结果是在每年的8~9月份,采收是在每年春季的3~4月份,秋季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8~9月,正是辛金、戌土当令的季节,辛金对应的正好是人体的肺脏,戌土呢?对应的也正好是人体的胃,所以,它归于肺、胃也很正常。那么它为何还会归于肾经呢? 我们来看看11月对应的是人体的什么呢?是人体的膀胱。我想看到这里一定会有同修、仙友心里产生疑惑,对呀,十一月对应的是膀胱,为何又说入肾经呢?我是这样想的。 学过传统中医的人都知道,肾与膀胱是互通表里的关系。相对于肾来说,膀胱属阳,肾属阴,知母呢,又属寒药,寒药入寒脏也是有理可讲的。 其实呢,很多医书也有记载知母入心经,但为什么中医药大学的教材不这么写呢?我想他们可能担心不利于学习,故而只写重点吧。 但是,作为经常用药的人来讲,就应该了解的更加细致。为什么呢?中草药就是这样,彼此之间都有相同之点,但也都有略微的不同。用药如用神的精髓在哪里呢?其实就是在这小小的不同这里。一药多治,量小效果却非常强大。 据官方记载,知母这种中草药的药性微寒。 那么知母为什么会药性微寒呢?这也很好理解嘛。首先,它耐寒啊,东北的冬天那么寒冷,它可在田间过冬,这说明什么?自身黑才看不到别人黑嘛,说明它本身就是聚寒气之物。 其次,它的采摘期也是在春季解冻和秋季上冻之时,据资料记载,春天的产量要比秋季多(未经考证,我只是在网络上查询到的)。那么药农为什么会在这个季节采摘呢?说明这个季节的果实最为荣盛。 那么为什么知母春季的产量要比秋季多呢?我觉得是因为知母喜寒,大量吸收了子丑之月的大寒之气所致,故而,知母性寒。 那么寒药能治什么病呢?大家记住,一定是能治热病。 中草知母的官方简介(以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为准)知母: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胃气分实热、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肝肾阴虚火旺等病证。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1)热病烦渴。本品味苦甘而性寒质润,苦寒能清热泻火除烦,甘寒质润能生津润燥止渴,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者,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肺热燥咳。本品主入肺经而长于泻肺热、润肺燥,用治肺热燥咳,常配贝母用,如二母散;若配杏仁、莱菔子,可治肺燥久嗽气急,如宁嗽煎。 (3)骨蒸潮热。本品兼入肾经而能滋肾阴、泻肾火、退骨蒸,用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者,常配*柏、生地*等药用,如知柏地*丸。 (4)内热消渴。本品性甘寒质润,能泻肺火、滋肺阴,泻胃火、滋胃阴,泻肾火、滋肾阴,可用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常配天花粉、葛根等药用,如玉液汤。 (5)肠燥便秘。本品功能滋阴润燥,可用治阴虚肠燥便秘证,常配生地*、玄参、麦冬等药用。 站在易医角度对中草药知母主治简介(尚仙玄净原创)我知道很多仙友对官方数据看不太懂,就比如气分实热、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肝肾阴虚火旺等等,写的都非常模糊,其实我看着也心烦头乱,但为了本着对大家负责的原则,我不能不上传官方数据。 不过接下来,我就站在易学角度,玄学角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知母这味中草药的主要疗效。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官方对知母这味中草药主治功能的诠释。 中草药知母,主治气分实热、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肝肾阴虚火旺等病 肠燥便秘:指的是肠道缺水导致大便干燥,排便不畅。 热病烦渴:指的是因热病引起的口渴,需要不厌其烦的喝水。 内热消渴:内热消渴一般指阴虚生内热,从而引起来的一系列消渴症状。 肺热燥咳:症状主要是由于肺被热邪所侵犯,病人出现咳嗽、咳痰,以*痰为主,口干、口渴、怕热、不怕冷、舌红少苔、鼻塞、流鼻涕、喘促等情况,这些就是肺热燥咳的症状。 骨蒸潮热:是中医的一个术语,就是描述一种热象,像潮水一样,阵发性的,规律性的发作,这种热的性质是从骨头里头往外热,就像骨头放在蒸笼上蒸一样,而测体温又正常,就将其称之为骨蒸潮热。这种情况多由肾阴不足,阴虚火旺所致,就是阴液不足,阳气相对偏亢。 综上述,我们不难看出,知母这味中草药味寒,入的是肺、胃、肾三经,主治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这三个脏腑阴虚导致的阳亢燥热之病,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那你心火旺盛治不治呢?我用过,效果那也是非常非常棒的。 “知母” 在空间小方、易医茶方的运用清除外焦上部空间的热量,并有滋津生液的作用 归于太阳区域空间。 清除消灭太阳区空间热度和多余的能量。增加水分,畅通督脉,使脊椎两侧能量清除。作用区在太阳区内侧。 治疗太阳区能量积聚、淤滞、不通畅引起的一系列疾病。能清热、凉肺、凉胃,增加胃部督脉的津液,治疗积热所致的病变。能清实热,又能清虚热,使心火下降,增加肾脏津液,使省肾水上升,故治疗肾炎。 对各部位的骨质增生、脊髓炎、颈椎病有 。能疏通五脏与太阳区能量交换的通道,从而减轻各脏腑的压为,使物质能量进行转化、混化、吸收,恢复脏腑功能,故治疗范围非常广泛,其作用被选入通天汤。 苔*苔厚者用之;无苔、舌质发红者用之。 便干用之。 有滑肠作用,故脾胃虚寒引起的便溏,腹泻者禁用。 1~7克。(0.1~0.7) 知母配白头翁:清膀胱后侧湿热。知母配杜仲:治疗督脉引起的一起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骨质增生等。 知母配羌活:可使背部能量横向运动、辐射。 知母配公英:紫石英:治疗下焦病变及妇科病。 知母配大贝桔梗:治疗上焦部疾病:肺炎、肺热咳嗽、喘。 知母配乌贼骨薄荷槟榔:治疗中焦的病变:肝病、胃病、胰腺病、糖尿病等。 知母配乌贼骨薄荷:使中焦的能量疏散运动,治疗糖尿病,增加津液。 知母配瓜蒌大贝:治疗胃热、*痰、咳、喘或阴虚燥咳干咳等。 知母宣窍汤:麻*桂枝公英知母。打开人体各部位的关窍,使能量运动疏散,从而恢复正常。 玉液汤:知母花粉葛根。治疗津液缺乏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本文为尚仙玄净(ztengxianan)原创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宣肺利痰之宝(4)桔梗的功效,肺部一切疾病都离不开它 清热解*之宝(3)“连翘”的功效。站在易医、道医角度来理解,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启发。 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之宝(2)“浙贝”的功效。站在易医、道医角度来理解,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启发。 养肺润肺通便之宝,(1)“瓜蒌仁”的介绍。站在易医、道医角度来理解,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启发。 站在易医、道医角度去看“五行平衡论”身带缘分的你,必须要看完。 站在易医、道医角度去看“天人合一论”下的“阴阳论” “天人合一”论,是修仙学道、推易经演八字、悬壶天医不可不知的核心思想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点击“右下角在看或分享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收获知识与健康喔!分享亦是功德!尚仙玄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uanshegana.com/csgrybw/10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文旅康养新时尚到乡村ldquo森
- 下一篇文章: 胡大一无症状,查冠状动脉CT发现血管狭窄